首頁 ZETAIL X 耳機、喇叭 Rode NTH-100 專業耳罩式監聽耳機 開箱評測:外觀、舒適度、聲音的一時之選
耳機、喇叭RodeZ+TECHZETAIL X

Rode NTH-100 專業耳罩式監聽耳機 開箱評測:外觀、舒適度、聲音的一時之選

384
Rode NTH-100 專業耳罩式監聽耳機 開箱評測:外觀、舒適度、聲音的一時之選

Z+點評:Rode 試圖為耳罩式耳機市場帶來新的視野與選擇。


本文目錄

1. 前言
2. Rode NTH-100 規格 、基本資訊
3. 開箱、外觀與設計
4. 配戴感受
5. 降噪與隔音表現
6. 聲音表現、聆聽體驗
7. 尾聲(購買)


如果你是一位影音創作者,肯定聽過 Rode 這個品牌(或至少看過他們的 Logo),來自澳洲的他們號稱是目前全世界市佔率最高的麥克風品牌,許多 YouTuber、Podcaster,甚至歌手都是 Rode 產品的愛用者。最近他們開始跨足其它領域,推出了旗下第一款耳機 Rode NTH-100 ,究竟這款定位專業,融合了各種獨特功能的耳罩式耳機會有怎樣的表現?這些獨特功能又是什麼?接著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顏色:黑色
單體:40 mm 鋁合金搭配 Mylar 材質振膜定制動圈單體
類型:耳罩式有線監聽耳機、封閉式
重量:350 公克
響應頻率:5 Hz – 35 kHz
阻抗:32 Ω
靈敏度:110 dB
特色功能:CoolTech 凝膠耳墊頭墊、FitLok 鎖定系統、雙音訊插孔配置、可拆式耳墊
建議售價:NT$5,800 元



▲ NTH-100 的盒裝設計十分簡潔,正面就是大大的產品圖片跟型號。


▲ 底部可以看到 NTH-100 的特色功能跟機身結構介紹,等等我也都會提到。


▲ 背面列出了盒裝內的所有內容物。購買時記得要認明 Rode 臺灣總代理「正成集團」的服務保證卡,這表示產品是公司貨,會有較完整的售後服務與保障。


▲ 盒裝所有內容物如上圖,包括 NTH-100、一條 3.5 mm 雙公頭音源線、收納束口袋、6.3 mm 對 3.5 mm 轉接頭、四色顏色標籤。


▲ 隨附的 3.5 mm 雙公頭音源線質感很好,線身也夠粗,看起來非常耐用。

雖然是 Rode 的第一款耳機產品,不過 NTH-100 在各方面都絲毫沒有要打保守、安全牌的意思,特別是外觀設計。NTH-100 的外觀很大膽、時尚、有個性,它的耳罩採用人體工學設計以貼合人耳輪廓,所以造型看起來有點三角形;耳罩體積不算特別大,不過非常厚,所以戴起來很顯眼,相信是為了提升配戴感受,至於它戴起來舒服嗎?先賣個關子,等等會再講到。


▲ 這就是 NTH-100 的外觀。Rode 把 Logo 放得非常大,增強視覺張力、風格跟個性,是我個人喜歡的設計風格。


▲ 側看耳罩,可以發現它有點像是三角形,更貼近耳朵的形狀。


▲ NTH-100 的耳罩有一定厚度。

雖然 Rode NTH-100 的價格不高,但它在材質選用、搭配都相當用心,成功營造出非常扎實、堅固的觀感與使用感受。整個耳機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材質,在手會頻繁接觸的地方,像是耳罩、頭帶調整結構都是硬塑膠材質,略帶磨砂顆粒感的表面讓它既不會沾指紋,也不太容易刮傷,顯然經過周慮的考量。


▲ 耳罩外殼摸起來帶有一點磨砂顆粒感,


▲ 仔細看會發現 Rode 在兩邊耳罩上都加入了點字,左邊跟右邊耳罩分別標示著「L」和「R」,方便視覺障礙者使用,真是貼心的設計。


▲ 當然,用顏色來區分耳機方向也是不錯的方式,Rode 刻意將右邊耳罩上方的線材銜接位置做成紅色的,如此一來就能快速辨別自己有沒有戴反。


▲ 如果你還是喜歡用「L」跟「R」來區分耳機方向,只要查看耳罩內部即可。

再來,為了強化整體的結構強度,頭帶部分使用的是具有防刮塗層的金屬材質,經過這段時間的測試,以及實際拗折、拉伸耳機,可以感覺到它的耐用性、韌性都不錯,讓我可以放心使用。最後,NTH-100 的耳墊、頭墊外層都用上了常見於超跑內裝的 Alcantara 麂皮材質,據了解,這個材質有耐用、方便清潔、透氣性佳等優點,不過對我而言,最直觀的當然是它讓 NTH-100 的高級感油然而生,摸起來也相當舒適,我自己非常喜歡。


▲ NTH-100 的頭帶採用金屬材質,確保機身強度與耐用性。


▲ NTH-100 頭墊跟耳墊的外層都使用 Alcantara 麂皮材質,摸起來很舒服、有質感。

目前 NTH-100 只有推出「黑色」一種顏色,我覺得它如果可以推出白色的版本應該也很不錯,不過畢竟是初試啼聲,只好期待看看未來有沒有機會看到更多顏色了。NTH-100 全機共有三個可調整的結構,首先是「耳罩的前後傾斜」,這樣可以讓耳機盡可能與使用者的耳朵周圍貼合,提升使用體驗;第二個是「耳罩的左右傾斜」,它的用途就跟前者一樣。


▲ 頭帶外側跟內側分別有 Rode 的 Logo 跟 NTH-100 的字樣。

最後是「頭帶長度」,這很值得一提,因為 NTH-100 搭載了 FitLok 鎖定系統,將頭帶調整到想要的長度之後(是不分段落的無級調整),可以透過旋轉 FitLok 鎖定系統,將頭帶固定,這樣你就不會再不小心調整到頭帶長度,而要調整的時候,也只要再把 FitLok 鎖定系統轉開即可。


▲ 用以調節頭帶長度的 FitLok 鎖定系統,只要像上圖旋轉就可以鎖定 / 解鎖,並固定 / 調整頭帶長度。雖然多一個步驟,不過就不用再煩惱不小心調整到長度,非常聰明的設計。


▲ 把 NTH-100 的頭帶長度調到最短與最長的比較。

說到這邊,細心的你也許注意到了,NTH-100 的耳罩完全無法折疊、攤平,這造成它在收納便利性上打了很大的折扣,不過我覺得這是 Rode 因為產品定位所做得取捨,畢竟 NTH-100 本來就不是主打旅行、外出使用,而是在相對靜態的工作室、錄音室等室內場景,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是可以理解的。另外,NTH-100 的盒裝內也有隨附一個束口袋,要將它直接裝進去也沒問題,算是帶它出門的簡易解決方案。


▲ 不只 Logo,耳罩上甚至還有 Rode 標誌性的「金色點點」元素。


我就直接講重點:NTH-100 是我目前戴過最舒適的耳罩式耳機,沒有之一。能得出這個結論,除了 Alcantara 麂皮材質觸感真的很棒,以及人體工學的耳罩形狀可以將耳朵完整罩住,不會「壓耳」外,最大的功臣就是耳墊、頭墊內部的 CoolTech 凝膠記憶海綿,它壓起來非常軟,而且得益於出色的散熱能力,戴起來幾乎沒有一般耳罩式耳機的悶熱、不適感,我連續戴五個小時都不覺得耳朵痛,也沒有太熱流汗,長時間配戴的舒適度很棒,表現讓我驚艷。


▲ CoolTech 凝膠記憶海綿的使用讓 NTH-100 的耳墊、頭墊都很軟。


▲ NTH-100 的配戴感受相當舒適,讓使用者可以長時間專注在工作上。

雖然說 NTH-100 是我目前戴過最舒適的耳罩式耳機,頭墊也有一定厚度,但重量達到 350 公克,並不算輕,所以偶爾還是會感覺到 NTH-100 有點「壓頭」,需要微調耳機位置才能舒緩,我覺得這是 Rode 未來可以致力改善的地方。


▲ 雖然頭墊已經滿厚了,但戴久還是覺得有點「壓頭」,這是比較美中不足的地方。


因為 Rode NTH-100 主打在靜態、室內的情境使用,所以它沒有特別搭載主動降噪功能,只能依靠「被動降噪」,也就是耳機自身的「隔音」能力來降低周圍的環境噪音。得益於封閉式的設計、類似人耳的耳罩形狀、CoolTech 凝膠記憶海綿耳墊,Rode 表示 NTH-100 最多可以隔絕 20 dB(分貝)的噪音,根據我的使用經驗,在戴上耳機同時播放音樂時,冷氣或電風扇的運作噪音、附近的人講話的聲音等的確能被削弱大半,表現沒有驚喜,但也不差。


▲ NTH-100 的隔音效果沒有驚喜,但也不差。


(耳機聽感因人而異,以下為個人感受,僅供參考,建議實際試聽再下定論)

測試裝置:LG G8 ThinQ
音源:Apple Music(ALAC)、本地音檔(FLAC / WAV)

Rode NTH-100 內建 40 mm 鋁合金搭配 Mylar 材質振膜定制動圈單體響應頻率涵蓋 5 Hz – 35 kHz,比許多同類產品還寬廣,這表示它有機會更完整地呈現出音源中的細節;此外,NTH-100 的阻抗僅有 32 Ω,靈敏度則達到 110 dB,因此就算用手機、平板電腦都推得動;換言之,你不一定要有錄音室,或是多高級的設備,只要搭配手邊的手機就能使用(不過要找到有 3.5 mm 耳機孔的手機又是一個困難),呼應了現在用行動裝置就能開始創作的趨勢。


▲ 使用手機就能輕鬆推動 NTH-100,無需額外的耳擴。

相比偏向大眾取向的耳機,監聽式耳機的聲音通常比較平淡,不會特別加強低頻或高頻,這是為了要忠實呈現最原始、真實的聲音,好讓創作者、錄音師、調音師方便調音或聽清楚細節。不過 Rode 顯然不甘僅此,實際聆聽還是能感受到 NTH-100 的調音有把低頻調多一點,所以不會讓聲音聽起來太刺耳或太乾,盡可能兼顧了創作者與一般消費者的需求。


▲ NTH-100 三頻均衡,稍重低頻的聲音讓它也能夠被一般消費者接受。

這陣子聽下來,我對 NTH-100 的聲音相當滿意,它的三頻的確較為均衡,不過聆聽樂趣並未因此降低,即便多數時間我都拿來聽音樂,它還是繳出了上乘表現。低頻 Q 彈有力、下潛深、有震撼感,從《蝙蝠俠》原聲帶的〈Highway to the Anger Zone〉3:21 開始不間斷的鼓聲可以感受到;人聲細節豐富略帶顆粒感,但又不會過多,拿捏得相當好;高頻部分清亮、順滑,屬於耐聽型的。


▲ 將 NTH-100 插到電腦上使用也是很好的選擇。

用 NTH-100 聆聽 Stockholm Cathedral Choir 的《Now the Green Blade Riseth》,能聽到寬廣的橫向音場,同時教堂的空間感也很具體聲音分離度與定位感都可圈可點。不過 NTH-100 的聲音不全然是優點,有時聽起來會有點悶、有點渾濁,特別是中低頻,國外也有評測者提出類似的發現,好在透過調整 EQ(等化器)就能大幅改善這個問題,讓整體聲音的清晰度、層次感好上許多,下面也提供調整後的 EQ 供參考。


▲ NTH-100 聲音的音場寬廣,具有空間感,拿來聽詩歌也很讓人滿意。


▲ 可以大幅提升 NTH-100 聲音清晰度、層次感的 EQ 設定。

整體而言,NTH-100 的聽感並不是完全的監聽取向,初始的調音甚至試著討好主流消費者,不過對專業創作者而言,NTH-100 聲音中豐富的細節讓它仍能勝任監聽、調音等工作;至於對一般消費者,NTH-100 憑藉著頗具水準的三頻表現優異的聲音分離度,以及飽滿又浮凸的聽感,不太會讓人失望;從剛剛的交響樂、詩歌,到 My Chemical Romance《The Black Parade》這類激昂、磅礴的 Emo 龐克搖滾風格,NTH-100 都發揮的游刃有餘。


▲ NTH-100 就是為了創作者而生,所以拿它來監聽、調音可說是再適合不過。


▲ 但是得益於調音,如果把 NTH-100 當成一般耳機使用也未嘗不可。

Rode 還針對創作者做了許多貼心的設計,比如盒裝內隨附的四色線材標籤,可以用來標示、分明不同線的用途,如果你同時有好幾個 NTH-100 或其它設備,透過顏色標籤就不會搞混了。還有,耳機的兩邊耳罩其實都各有一個音訊插槽,使用的自由度跟彈性很高。最後,隨附的 3.5 mm 音源線其中一頭有鎖定卡榫設計,搭配耳機端的音訊插槽,可以在插上後旋轉鎖定,如此一來就不用擔心不小心把耳機線扯掉。


▲ NTH-100 隨附四種顏色標籤,而且上面都有 Rode 的 Logo。


▲ 這樣如果你有許多相同的設備、線材,就可以透過顏色標籤進行區分,提升工作效率。


▲ 從隨附的 3.5 mm 雙公頭音源線還是可以感受到 NTH-100 更主打創作者客群,因為它的線長達到了 2.4 公尺,對於單純的聽音樂需求來說實在太長、太難打理了,我只好用束線帶把線收一點起來。


▲ NTH-100 兩邊耳罩底部都有 3.5 mm 插孔,使用者可以視情形選擇要用哪一邊,而沒有用到的那一邊也可以用隨附的保護蓋塞起來。


▲ 音源線的插頭告訴使用者如何正確將接頭鎖定。


▲ 因為鎖定卡榫的設計,把音源線插上耳機時要像上面的 GIF 示範,先旋轉一下,這樣線就鎖定了。


看完整篇文章,不難看出我對 Rode NTH-100 的評價很高,這是考量到它的售價、規格、功能、表現之後的結果。從這款面貌嶄新,長得跟大部分監聽耳機都非常不一樣的監聽耳機,我們可以瞥見 Rode 想要為市場帶來新氣象的野心,這也讓我進一步思考,NTH-100 的價格不高(以專業監聽耳機的標準來看),有沒有可能是 Rode 在為更高階的後繼產品,甚至無線版的 NTH-100 預留位置?雖然還不得而知,但如果是的話,我已經開始期待它們的到來。


▲ 如果你在 Google 搜尋「監聽耳機」,會發現它們幾乎都長得很類似。

購買

本文作者
胡思玄

ZETAIL 創辦人、總編輯。 喜歡研究科技產品、技術與市場,對於科技產品有獨到見解。曾經歷過消費者購機時的猶豫,所以打造了消費者導向的科技媒體 - ZETAIL。我們將會持續替大家帶來高品質的文章,謝謝您們的支持,我們將持續進步!

%s Comment

發表迴響



版權聲明©️

DMCA



在社群媒體關注 ZETAIL

探索更多來自 ZETAIL 科技心感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繼續閱讀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