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ZETAIL X 耳機、喇叭 Nothing Ear (2) 真無線藍牙耳機 開箱評測:風格特色與成熟表現的交融
耳機、喇叭NothingZ+TECHZETAIL X

Nothing Ear (2) 真無線藍牙耳機 開箱評測:風格特色與成熟表現的交融

2.2k
Nothing Ear (2) 真無線藍牙耳機 開箱評測:風格特色與成熟表現的交融

Z+點評:跟 Ear (1) 相隔一年多,Ear (2) 成熟了許多!


說到近年來引領風潮的科技品牌,成立於英國的 Nothing 肯定是其中之一。我評測過他們的首款產品 Ear (1) 真無線藍牙耳機,在那之後,他們又相繼推出獨特設計的 Phone (1) 和 Ear (stick)。今天要評測的 Nothing Ear (2) 是他們的第三款真無線藍牙耳機,也是 Ear (1) 的後繼產品,沿用透明設計之餘,它還有哪些升級和改變?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ZETAIL X 真無線藍牙耳機分數評比」現以即時性、圖形化、互動式呈現,可以完整列出所有測過的真無線藍牙耳機,也可以單獨檢視各耳機特定項目的分數高低。


(資料來自 ZETAIL X)


顏色:白色
單體:11.6mm 石墨烯 + PU 複合材質振膜動圈單體
標示續航時間:

  • 4 小時(開啟主動降噪 + SBC / AAC)、22.5 小時(搭配充電盒)
  • 6.3 小時(關閉降噪模式 + SBC / AAC)、36 小時(搭配充電盒)

類型:入耳式真無線藍牙耳機
重量:4.5 公克(單邊耳機)、51.9 公克(充電盒)
藍牙版本:藍牙 5.3
音頻編碼:SBC、AAC、LHDC 5.0
響應頻率:N/A
特色功能:混合式個人化主動降噪、通透模式、「入離耳偵測」功能、「雙重連線」功能、低延遲模式、個人化聲音設定檔、「Nothing X」App、IP54 防塵防潑水(耳機)、IP55 防塵防潑水(充電盒)、Qi 無線充電
建議售價:NT$ 4,590 元



▲ Ear (2) 的盒裝設計跟前代雷同,都非常大膽、直接,而且只有放出耳機的部分樣貌,一眼就能看出是 Nothing 出品。


▲ 我覺得比較可惜的是,盒裝還是破壞設計,有點影響美觀性。


▲ 盒裝內所有內容物如上圖,包括 Ear (2)、一條 USB-C 充電線、三組不同尺寸的矽膠耳塞(其中一組在耳機上)、使用指南。

Nothing Ear (2) 的外觀設計奠基於 Ear (1),兩者的相似性很高,都採用 Nothing 招牌的「透明」設計,一眼就能看到充電盒內的耳機,看起來十分通透,科技感十足。不過這也表示 Ear (2) 的充電盒還是非常容易刮傷,甚至我剛拿到它就看到上面有一小條刮痕,如果你會在意這個問題,在使用時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 Nothing 目前所有產品都大量運用「透明」元素,像 Ear (2) 的充電盒整個上蓋都是透明的,可以直接看到裡面。

Nothing 對 Ear (2) 充電盒所做的改變在於內部的實色部分,現在它跟透明部分採用不同質感,前者是霧面觸感,摸起來很滑順;後者則同樣是光滑觸感。跟 Ear (1) 完全都是光滑觸感很不一樣,我覺得這讓 Ear (2) 的層次感更突出,也讓耳機放在裡面更顯眼、立體。


▲ Ear (2) 充電盒的透明部分與實色部分現在使用不同處理方式,提升視覺層次、立體感。

Ear (2) 的轉軸是金屬材質,而且有內建彈簧,這為它帶來了優異的開蓋體驗,雖然因為充電盒造型偏扁,不易單手打開,但絲滑、一推到位的開蓋體驗依然迷人,令人上癮。Ear (2) 只有一顆 LED 提示燈,在充電盒裡面,但得益於「透明」設計,你不用打開充電盒也能看到充電盒和耳機的充電狀態、剩餘電量(耳機在裡面會顯示耳機電量,耳機拿出來會顯示充電盒電量)。


▲ 充電盒的金屬轉軸。


▲ Ear (2) 的 LED 提示燈,可以顯示充電盒跟耳機的剩餘電量(高於 30% 亮白燈;低於 30% 亮橘燈)、充電狀態。


▲ 充電盒側面有一顆按鍵跟 USB-C 充電插槽。

Ear (2) 的耳機也用上大面積的透明元素,整個收音指向桿都是透明的,可以清楚看到內部的零件,而腔體則是實色,兩相搭配,不僅視覺效果強烈,也有滿滿的科技感,即便過了一年多,Ear (2) 的外觀設計在市場上依然獨樹一幟。耳機外觀部分,除了一些麥克風、零件的擺放位置調整,其它幾乎可以說是完全相同


▲ Nothing 使用「白點」跟「紅點」來區分左邊耳機、右邊耳機,比起一般的「L」、「R」要直觀很多,而且極具標誌性。


▲ Ear (2) 耳機的整個收音指向桿都是透明的,視覺效果獨特;外側有「NOTHING ear (2)」的字樣。

目前 Ear (2) 只有「白色」一種顏色,不過有 Ear (1) 的先例,喜歡深色系的讀者們不妨觀望看看 Nothing 之後會不會再推出黑色的 Ear (2)。最後,很特別的是,不只 Ear (2) 耳機具備 IP54 防塵防潑水能力,可以防塵,也能阻擋所有角度的潑水,就連充電盒都有 IP55 防塵防潑水,表示它能防塵,也能抵擋任何方向的低壓飛濺水流,防護等級相比前代有巨大提升,使用起來更令人放心。


▲ Ear (2) 的耳機設計有圓有方,造型俐落現代。


▲ Ear (2) 充電盒上蓋看起來很像「米老鼠」圖案的三個圓圈得到保留,但至今我仍然不知道其用意為何。


Ear (2) 隨附三組橢圓形的矽膠耳塞,你可以依照自己的感覺和需要替換。耳機沿用「傾斜入耳」結構,有著橢圓形的腔體,以及從腔體側面延伸而出的耳塞,這個設計使得 Ear (2) 得以提供出色的配戴體驗。如果你不知道自己選用的耳塞尺寸適不適合自己,也可以透過「Nothing X」App 內的「耳塞貼合度測試」進行測試。


▲ 「Nothing X」App 內建的「耳塞貼合度測試」,如果選用的是適合的耳塞,測試完就會出現綠色勾勾,告訴你密封性良好。

Ear (2) 戴起來跟蘋果 AirPods Pro 2 幾乎一致,所以不習慣 AirPods Pro 2 配戴感受的人,相信 Ear (2) 也不適合你。不過對我而言,兩者的配戴體驗都很舒適、穩固,而且長時間配戴也不會有耳朵被撐住或痠痛的感覺,有時甚至是「無感」的。此外,我實際戴著 Ear (2) 運動騎行,它無論舒適性、穩定性都可圈可點,如果你想拿它當運動藍牙耳機,似乎也無不可。


▲ Ear (2) 的耳機採用「傾斜入耳」結構,從一旁可以看出耳塞是從腔體側面延伸而出的。


Ear (1) 就能感覺 Nothing 企圖在功能面有所建樹,不過實際表現則未臻成熟,有待提升。沒想到 Ear (2) 真的有顯著進步,尤其是專屬 App,現在它改名為「Nothing X」,你可以在裡面對 Ear (2) 進行詳細設定、使用更多功能、進行韌體更新,而且整個 App 從介面設計、使用邏輯、過場動畫都明顯更完善、精緻,在風格與可用性之間取得了良好平衡,使用體驗不錯。


▲ 「Nothing X」搜尋耳機的介面,找到耳機的時候就可以新增裝置。


▲ 上面的 GIF 展示了從搜尋耳機,到找到耳機,到點擊耳機的過程。Nothing 在 App 內適度融入自然、順暢的動畫,讓整個過程彷彿一氣呵成,非常舒服。


▲ 「Nothing X」App 連上 Ear (2) 之後的主畫面,介面設計簡潔易懂,下面是各項功能;中間是兩邊耳機的剩餘電量;右上方是更多設定。


▲ 點開設定,可以找到更多的功能與選項,還有 Ear (2) 的詳細資訊。


▲ 第一次將 Ear (2) 跟「Nothing X」App 連線的時候就有收到耳機的韌體更新。


▲ App 內有提供「搜尋我的耳機」功能,如果你突然找不到耳機,可以透過這個功能,讓耳機播放提示音,讓你能更快找到它。這個功能適合用在小範圍空間內。

Ear (2) 具備「入離耳偵測」功能(在 App 內叫作「自動人耳偵測」),表示你只要拿下單邊耳機,音訊就會自動暫停;再將耳機戴回(三分鐘內),音訊又會繼續播放,這個功能在你要短時間跟別人講話的時候相當方便。Ear (2) 的「入離耳偵測」反應快速通常辨識都很準確,不過它有時候會無故失效,即使將耳機拿下,音訊也不會暫停,希望 Nothing 可以透過韌體更新改善。


▲ Ear (2) 有方便的「入離耳偵測」功能。(圖片來源 / Nothing 提供)

之前的 Ear (1) 是以觸控手勢來操作耳機功能,現在 Ear (2) 則搭上了「按壓控制」的順風車,跟 AirPods Pro 一樣,要「輕捏」收音指向桿來操作各項功能。為此,Nothing 也貼心地將按壓區域做成平面,以示觸感上的區隔。操作方式改變帶來的好處就是大幅減少誤觸機會,實際用起來沒什麼可以挑剔的,每次按壓都會有可愛的回饋音效,按壓反應靈敏、快速、精準


▲ Ear (2) 的「按壓控制」感應區在收音指向桿上。


▲ 只需要按壓那個區域,就可以操作耳機的各項功能。(圖片來源 / Nothing 提供)

以下是 Nothing Ear (2)「預設」的按壓控制手勢:

  • 按一下左耳:播放 / 暫停音樂、接聽 / 掛斷電話
  • 按一下右耳:播放 / 暫停音樂、接聽 / 掛斷電話
  • 按兩下左耳:切換至下一首歌、拒接電話
  • 按兩下右耳:切換至下一首歌、拒接電話
  • 按三下左耳:切換回上一首歌
  • 按三下右耳:切換回上一首歌
  • 長按左耳:切換降噪模式
  • 長按右耳:切換降噪模式


▲ 你可以在「Nothing X」App 內變更按壓控制要觸發的功能。

Ear (2) 搭載「清晰語音科技」,每一邊耳機各有三顆麥克風,而且 Nothing 重新調整了麥克風擺放位置,再搭配 AI 降噪演算法,號稱可以帶來更清晰的通話收音品質,並降低背景噪音與風噪。為了實測 Ear (2) 的收音表現,我分別在車來車往的吵雜路邊、安靜的室內環境進行錄音測試,以模擬它在不同情境的通話品質。以下是 Ear (2) 在兩種情境下的錄音原檔,提供對比與參考。


▲ 音檔說話內容:「哈囉大家好,我現在使用的是 Nothing 的 Ear (2),在一個安靜的室內環境做麥克風錄音通話測試,一二三四五六七,一閃一閃亮晶晶」。


▲ 音檔說話內容:「哈囉大家好,我現在使用的是 Nothing 的 Ear (2),在一個吵雜的路邊做麥克風錄音通話測試,一二三四五六七,一閃一閃亮晶晶」。(中間突然中斷不是麥克風的問題,是我卡詞了XD)


隨著迭代,Ear (2) 的藍牙版本也更新為藍牙 5.3,同時 Nothing 還宣稱他們設計了全新的天線結構,可以提升耳機的連線品質,實測整體連線表現確實相當優異。只要打開充電盒,耳機就會自動開機,而從開機到完成連線只需要 3 至 4 秒,十分快速。我這段時間也沒有遇到過聲音斷續,或是其他連線不穩定的狀況,比起 Ear (1) 有所進步。


▲ 只要打開充電盒,Ear (2) 就會自動開機、連線。

Ear (2) 的兩邊耳機都可以獨立使用,單雙耳的切換也很有彈性,只要完成初次連線,之後無論拿出哪一邊耳機,都不用手動重新連線就能使用;在兩邊耳機都拿出來的狀況下,放回其中一邊耳機,另一邊耳機還是可以繼續播放音訊,不會斷線或關機;只使用單邊耳機時,再把另一邊耳機拿出來,它也會自動連線


▲ 你可以選擇只使用 Ear (2) 的單邊耳機,或是兩邊一起用,來回切換也不是問題。

Ear (2) 還加入了「雙重連線」功能(就是「多點連線」),所以它可以同時跟兩台裝置保持連線,依照你當下使用的裝置自動切換音源,無論是手機、平板電腦、電腦都支援。這個功能預設是關閉的,必須透過「Nothing X」App 打開。實際用下來,我覺得 Ear (2) 的「雙重連線」的可用度已經很高,穩定性也沒問題,不過音源切換過程還不到無縫,最久需要 4 秒左右的等待時間,其實不算慢,只是跟競品相比還有進步空間。


▲ 「雙重連線」功能要在「Nothing X」App 裡面手動打開。開啟後,下面會列出 Ear (2) 最近連線過的幾款裝置,你可以從中選擇兩款。

用 Ear (2) 看 YouTube 影片幾乎感受不到延遲,但在玩遊戲的時候聲音跟畫面不同步的情況相當明顯。幸好 Ear (2) 仍然有「低延遲模式」,有趣的是,我手上的資料顯示低延遲模式只支援 Nothing 自家的 Phone (1) 手機,不過當我實際用 iPhone 測試,發現開啟低延遲模式之後,延遲降低非常多,可能差了一倍左右;當然還不到零延遲,但打開之後的使用體驗絕對會大幅提升。


▲ 搭配 Ear (2) 看 YouTube 基本上感受不到延遲。


Ear (2) 搭載「混合式個人化主動降噪」,「混合式」是指在降噪過程中,耳機會先使用「前饋式麥克風」初步抵消環境噪音,再透過「後饋式麥克風」進一步消除耳朵內殘留的噪音;「個人化」則是 Ear (2) 可以根據你的耳道形狀,自動微調降噪效果,提供量身打造的主動降噪。


▲ 「個人化降噪」功能。測試會自動完成,你什麼都不用做。

Ear (2) 的主動降噪有三種強度可以切換,在最高的強度下,主動降噪是有感的,可以消除許多環境噪音,特別是低頻噪音,不過針對人聲這類中高頻聲音的降噪依然能力有限,整體表現中上,跟 AirPods Pro 2soundcore Liberty 4 等競品相比,還有提升空間。

Ear (2) 主動降噪比較大的問題是會有一些底噪,這有待 Nothing 未來透過韌體更新來改善。但我也發現,打開個人化主動降噪之後,底噪會小很多,降噪效果則沒有太大差異,所以我都一直開著它。此外,Ear (2) 還有個「自適應」調整降噪強度的模式,也就是耳機會偵測你所在的環境噪音量,環境越吵,降噪強度越高;反之,環境越安靜,降噪強度也會自動降低。


▲ Ear (2) 的主動降噪除了「高」、「中」、「低」三個固定強度外,還有「自適應」可以讓耳機自行判斷當下需要的降噪強度。

除了主動降噪,Ear (2) 還有通透模式,在這個模式下,耳機會使用麥克風拾取環境的聲音,讓你戴著耳機也可以跟外界互動。Ear (2) 的通透模式還是有點悶,不到非常「通透」,不過聽到的聲音很自然,我可以正常透過它跟其他人講話,還是很實用、方便的。


▲ 通透模式無法調整強度。

Ear (2) 的主動降噪、通透模式都有「抗風噪」模式,當耳機偵測到持續性風聲時,大約 5 秒就會自動打開,它的原理是暫時關閉特定麥克風,藉此減緩風切聲,這是目前最常見的抗風噪解決方案。Ear (2) 做得很好的地方是,開關「抗風噪」的過渡十分自然,風切聲會慢慢消失,用起來很舒服;做得不夠好的則是它需要受到觸發才會開啟,要是可以讓主動降噪、通透模式都直接具備抗風噪能力,肯定能讓使用體驗更上一層樓。


Ear (2) 搭載 11.6mm 石墨烯 + PU 複合材質振膜的動圈單體,尺寸跟前代一樣,不過已經比目前市面上的多數競品都要更大,可以期待它的低頻表現。Ear (2) 支援 SBC、AAC、LHDC 5.0 三種音頻編碼格式,這是我第一次評測到 LHDC 的耳機,手邊甚至還沒有支援的設備;它跟 LDAC 類似,都支援高解析音頻傳輸,只是在數據上有些差異,這也是 Ear (2) 能夠取得 Hi-Res Audio Wireless「小金標」的原因之一。


▲ Ear (2) 耳機的出音孔造型也是經過 Nothing 特殊設計的。


▲ 為了風格的塑造,寧可把 Hi-Res Audio Wireless 的「小金標」變成「小黑標」的品牌大概也只有 Nothing 了(XD)。

(耳機聽感因人而異,以下為個人感受,僅供參考,建議實際試聽再下定論)

測試裝置:蘋果 iPhone 14 Pro Max
編碼格式:AAC
使用音源:Apple Music(ALAC)

Nothing 表示 Ear (2) 的石墨烯 + PU 複合材質能分別強化高頻和低頻的表現,新的聲學結構則得以讓聲音更清晰、真實。初聽 Ear (2),調音確實比較收斂,但還是有「兩頭翹」傾向低頻量感豐富質感飽滿圓潤,下潛接近 AirPods Pro 2高頻位置靠後清亮細膩,不過不會刺耳


▲ Ear (2) 的調音不到「低頻轟炸」,但量感還是比較豐沛,拿來聽低頻豐富的音樂會很過癮。

Ear (2) 不是「人聲向」的耳機,中頻人聲沒那麼清晰分離,以 Ed Sheeran 新專《-》的先行曲〈Eyes Closed〉為例,AirPods Pro 2 的人聲與音樂清楚區隔開來,且人聲完整保留了唇齒音、顆粒感;Ear (2) 的人聲呈現則顯得平滑。我知道有些人不喜歡唇齒音太多,所以這沒有絕對好壞,選自己喜歡的就對了。其它部分,Ear (2) 的聲音表現動感音場不大,但足夠立體,樂器在音場中的定位也很具體,整體表現不俗。


▲ 如果你喜歡平滑、柔順一點的人聲質感,那你應該會喜歡 Ear (2) 呈現出的人聲。

Ear (2) 新加入了「聲音個人化」功能,很類似 soundcore 的 HearID 或 1MORE 的 SoundID,總之就是耳機會測試你對不同頻段聲音的聽力情形,再針對比較不敏感的部分予以增強,讓你能完整聽到音樂中的細節。打開「聲音個人化」之後的差異非常明顯,會發現不同聲音之間的距離被拉開音樂聽起來更立體、深沉,我覺得效果比 HearID、SoundID 還要好,值得一試。


▲ 你可以在「Nothing X」App 設定 Ear (2) 的「聲音個人化」功能。


▲ 「聲音個人化」有兩種設定方式,一種比較準確、嚴謹,需要大約 5 分鐘;另一種則是依照出生年份來推測你可能的聽力,藉此調整聲音,不過我覺得後者的效果不太明顯。


▲ 完成測試後,會顯示你的聽力,以及「聲音個人化」所增強的部分。


▲ 打開「聲音個人化」的時候,你可以選擇建議的效果,或切換到「較柔和」、「更豐富」,甚至是手動調整強度。

除了「聲音個人化」,「Nothing X」App 也內建「等化器」功能,可以調整 Ear (2) 的聲音。預設有「平衡」、「低音增強」、「高音增強」、「聲音」四種 EQ;如果這些都不合胃口,你也能選擇「自訂」來手動調整低音、中音、高音的多寡,調音彈性滿大的。


▲ 「Nothing X」App 的等化器功能預設提供四種 EQ,分別為「平衡」、「低音增強」、「高音增強」、「聲音」。


▲ 選擇最下面的「自訂」就可以自己手動調整聲音效果。

Nothing 表示 Ear (2) 在開啟主動降噪時,有 4 小時續航時間;關閉時則有 6.3 小時。我透過「ZETAIL X 耳機標準續航測試」(AAC 編碼,以 50% 音量連續播放相同音樂)來測試它的續航表現,結果不曉得為什麼,無論開關主動降噪,Ear (2) 的續航時間都是 5 小時 31 分鐘,重複測試幾次的差異都在幾分鐘內;不過不管這是開啟或關閉主動降噪的成績,都不算優異。

最後,Ear (2) 的充電盒有支援 Qi 無線充電,所以你只要將它放上 Qi 無線充電板就可以直接充電,超級方便、順手。


▲ Ear (2) 的充電盒支援 Qi 無線充電。(圖片來源 / Nothing 提供)


Ear (1) 作為 Nothing 的首款產品,可以說是「特色有餘,成熟不足」,如今時隔一年多,期間還歷經 Phone (1) 與 Ear (stick) 的洗禮,Ear (2) 的回歸終於能兼具風格特色與成熟表現,無論是 App 功能與設計、耳機使用體驗、風格拿捏等,現在的 Nothing 都游刃有餘。如果你厭倦市面上千篇一律的真無線藍牙耳機設計,想要來點不一樣的口味,Ear (2) 的整體表現已經足夠成熟,值得你放手一試。

購買

8.6
Nothing Ear (2)
綜合評價

Nothing Ear (2) 在延續標誌性的透明外觀設計之餘,針對先前的不足進行改善與打磨,在每個方面的表現都堪稱水準之上;當然,它仍有一些缺憾,但如今的表現已經足夠成熟,值得加入你的耳機選購清單。

優點
獨特的透明外觀設計 有專屬應用程式可以使用,而且變得更穩定好用 「聲音個人化」功能的效果不錯 「低延遲模式」效果明顯
缺點
充電盒外殼依然不耐刮 續航能力有待提升
  • 外觀與設計8.5
  • 配戴感受8.2
  • 功能與使用體驗8.7
  • 延遲與連線表現8.5
  • 降噪與隔音表現8.5
  • 聲音(主觀聽感)9.2
  • 續航表現8.7
購買、詳細介紹
本文作者
胡思玄

ZETAIL 創辦人、總編輯。 喜歡研究科技產品、技術與市場,對於科技產品有獨到見解。曾經歷過消費者購機時的猶豫,所以打造了消費者導向的科技媒體 - ZETAIL。我們將會持續替大家帶來高品質的文章,謝謝您們的支持,我們將持續進步!

分享你的看法

發表迴響



版權聲明©️

DMCA



在社群媒體關注 ZETAIL

探索更多來自 ZETAIL 科技心感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

探索更多來自 ZETAIL 科技心感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