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點評:HTC 近年最令人滿意的旗艦手機。
本文目錄:
1. 客觀綜述
2. 引言
3. HTC U11 基本規格、資訊
4. 外觀、設計
5. 螢幕
6. 系統與效能
7. 相機
8. 音效
9. Edge Sense、IP67 防水防塵
10. 電池
11. 尾聲
客觀綜述
延續年初推出的 U Ultra 與 U Play,HTC U11 同樣採用玻璃與金屬分別作為背蓋和邊框的材質,質感佳、整機組裝品質與作工都十分優異,部分顏色款式的 U11 在不同角度下會呈現不同的顏色,非常與眾不同,除了玻璃本身不耐摔這個天生的劣勢,外觀方面沒有大缺點。這回 HTC 聽取了廣大消費者與粉絲的意見,在 U11 上採用比以往大不少的 5.5 吋 SuperLCD 5 螢幕,顯示效果不錯:極端亮度表現不差,顯色較為濃豔,很適合拿來看影片。
U11 幾乎延攬了目前市面上最頂級的硬體規格,包括 Qualcomm S835 處理器、UFS 2.1 記憶體、6GB RAM…等等,以我手上 6GB RAM / 128GB ROM 版本的 U11 來說,日常使用十分流暢,沒有碰過任何卡頓,大型遊戲都能輕鬆勝任。U11 上的相機有顯著進步,最明顯的就是對焦速度的提升,日夜拍成像通常都有優異品質,新引進的 HDR 增強功能也不是省油的燈,唯一比較可惜的是相機 App 的使用者體驗沒有進步。
U11 上的 BoomSound Hi-Fi 超聲動音響並沒有我預想的這麼好,聲音聽起來相較 One M8 時代的 BoomSound 還是略遜一籌,USonic 耳機的表現仍然和我們在 U Play 深入評測中提到的一樣優秀,這次還加入了主動降噪功能,的確可以濾掉一些比較低頻的噪音,但不需要對這個功能抱持太高的期待。全球首創的 Edge Sense 雖然足夠新鮮,但初期還沒有太多應用,想要自己規定使用規則需要等日後的更新才能支援。
U11 搭載一顆 3000mAh 的電池,被許多人質疑會不會太小,其實對於輕、中度使用者來說,U11 應該很夠用了,一天一充沒問題;不過如果你是常玩遊戲、需要長時間開啟手機螢幕的使用者,出門最好還是帶顆行動電源以備不時之需,說起來續航表現其實不差。
下圖點擊可放大
引言
真的好久好久,沒有看到 HTC 拿出能讓我滿意與對得起 HTC 自身水準的旗艦手機了,上一台已經是三年前的 One M8。在這三年間,HTC 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調整自己的產品,彷彿與消費者隔著一片玻璃 – 看得到消費者似乎在要求一些東西,但卻不知道消費者的具體要求是什麼。U11 的登場確實令我眼睛一亮,從堪稱無暇的規格到令人詫異的定價都讓我對它滿是期待,事不宜遲,今天就來說說上手這幾天,我對 HTC U11 的想法。
HTC U11 基本規格、資訊
建議售價: NT$19,900 元、NT$21,900 元
顏 色: 炫藍銀、寶石藍、亮麗黑、冰雪白 (本篇評測版本)、豔陽紅 (預計第二波開賣)
儲存空間: 4GB RAM / 64GB ROM、6GB RAM / 128GB ROM (本篇評測版本)
螢 幕: 5.5 吋 2K (2560 x 1440) SLCD 5 螢幕,3D 曲面、康寧 Gorilla Glass 5 玻璃
系 統: Android 7.1.1、HTC Sense
處 理 器: Qualcomm Snapdragon 835 64位元處理器
主 相 機: 1200萬畫素 UltraPixel 3、UltraSpeed 相位對焦、F/1.7光圈、OIS 光學防手震
前 相 機: 1600萬畫素、F/2.0光圈
電池容量: 3000mAh
特殊功能: IP67防水防塵、Edge Sense 握壓感應功能、Google Assistant 智慧語音助手 (臺灣尚未支援)、Amazon Alexa 智慧語音助手 (臺灣尚未支援)、3D音效錄製、高解析立體聲錄製、HDR增強功能、USonic 主動降噪耳機、內建四顆指向性麥克風
外觀、設計
作為 HTC 年度旗艦 (或上半年旗艦?) 的擔當,U11 走了條與以往 HTC 旗艦手機不同的路。這回我們沒辦法在 U11 的外觀上找到太多真正「新」的東西,因為實際上 U11 就是移植了 U Ultra、U Play 的外觀設計,關於這點,我個人反而想為 HTC 投一張贊成票。過去 HTC 經常喜歡在自家旗艦機上做一些不可理喻的嘗試,去年旗艦 HTC 10 上的「光雕」設計對我而言就是這樣的嘗試 (可能是金屬材質沒東西可以玩了吧),這次 HTC 的保守反而是好的。
無論什麼顏色的 U11 正面面板一律是黑色,因此頂部的感應器、聽筒、麥克風、鏡頭看上去都不會這麼突兀,不過由於沒有 Logo、曾經標誌性的 BoomSound 雙前置喇叭也早已被拿掉,導致 U11 正面看起來沒什麼獨特性,甚至對岸的「千元機」很多都採用類似設計,HTC 不該停止思考如何與競品做出差異性。U11 的背面採用了「分光混合成色技術」,在不同角度與光照下看會散發出不一樣的顏色與氣質,例如豔陽紅就有可能變成橘色、炫藍銀也有可能變成紫色,這樣的做法相較市面上其他也採用玻璃作為背蓋材質的手機比較少見。
雖然 U11 也取消了 3.5mm 耳機孔,不過手機厚度並沒有因此比較薄 (相較 HTC 10 當然是薄很多啦),仍有 7.9mm,儘管如此,得益於 U11 圓潤的機身設計、背面四周的弧形處理,U11 還是提供了不錯的握持手感,但同時因為機身由玻璃與金屬材質構成,所以有時拿在手上會非常滑,一沒拿穩手機很容易就會「與地面親吻」,需要時刻注意,帶個套或許是不錯的選擇。整體來說,U11 的外觀好看但算不上創新,HTC 以保守穩健的步伐踏出了回歸的第一步,以成熟的工藝技術勾勒出旗艦的模樣。(本文部分圖片因壓縮問題導致畫質損失嚴重,敬請見諒)
▲ HTC U11 的正面為黑色,感應器能在黑色面板下得到很好的隱藏,看起來頗有質感。
▲ 冰雪白 U11 的背面很簡單、不花俏,採用的是玻璃材質,看起來晶銀剔透。
▲ HTC Logo 時而出現、時而隱藏。
▲ 正面面板上方有 LED 指示燈、聽筒、亮度、趨近感應器、麥克風以及鏡頭。
▲ 而下方則是一顆
永遠無法置中不可按壓、含指紋辨識功能的 Home 鍵,Home 件左右是返回鍵與多工虛擬按鍵。
▲ 機身右側有音量鍵與電源鍵,雖然音量鍵的上下按壓回饋有點不一致,但總算是放在了一個好按的位置 (邊框中間)。
▲ 機身底部有個 USB Type-C 插槽、喇叭與一顆指向性麥克風。
▲ 上方除了 nanoSIM、microSD 記憶卡槽,也有一顆指向性麥克風。
▲ 雖然還是很不明顯,但我已經很努力要把「Made In Taiwan」拍出來了…。
▲ 從側面來看,U11 正面玻璃的曲面弧度較背面大。
▲ 背面的弧形玻璃使得 U11 的握持手感不錯。
螢幕
HTC U11 用上了一塊 5.5 吋 2K (2560 x 1440) 解析度的 SuperLCD 5 螢幕,在發表後,看到對岸媒體形容這塊螢幕的「顯示效果足以媲美 iPhone 的螢幕」,讓我對它萌生了一些期待,不過實際表現還是稍差。像是可視角度,一般狀況下的確和 Apple iPhone 7 螢幕表現一致,都相當優異,不過如果顯示黑色畫面就會出現明顯的對角線泛白,這對於一塊頂級螢幕來說實在太明顯了。顯色方面比較濃艷,在顯示人像時通常會比較紅潤,不過偶爾紅過頭會不太自然,所以後來我從設定>顯示>色溫中將色溫調到最冷,看起來就好上不少。
HTC 在 U11 螢幕邊緣處進行了 3D 曲面處理,不過顯示區域並沒有像 Galaxy S8 系列延伸到曲面的部分,由於目前要用曲面螢幕一定要配合 AMOLED 螢幕,HTC 之所以沒採用,猜測很大的原因是權衡了之前在 One A9 上經常被反應的烙印問題 (還有 Samsung 和 HTC 的關係你也知道…),而且我個人認為現在的曲面螢幕已逐漸淪為華而不實的設計,對於美感的提升很顯著,但對於提升使用便利性的幫助倒是不大。這次 HTC 大走實用路線,必須再給個讚。
比較可惜的是這次 U11 的屏佔比仍然偏低,否則如果依照 Galaxy S8 系列的屏佔比,以 U11 的機身來說應該可以塞進大約 6 吋的螢幕,然而 U11 僅有 5.5 吋,沒有跟上高屏佔比的風潮多少有些可惜。最後,U11 的最高亮度令人滿意、最低亮度及格以上,雖然仍有些缺憾,但整體來說仍然是塊很不錯的螢幕。
▲ U11 的螢幕顯示效果不錯。
系統與效能
HTC U11 出廠預載 Android 7.1.1 系統以及越來越趨近原生的 HTC Sense,我手上的是 6GB RAM / 128GB ROM 的版本,跑分表現非常出色,部分項目還跑出了 ZETAIL X 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分。換來說說實際體驗,U11 使用起來指哪打哪,非常順暢,面對大型遊戲考驗也是迎刃而解,頂多就是一開始會有點 Lag,不過無傷大雅。
最後來說一下令人哭笑不得的殘酷事實,HTC 發表時表示,U11 將會一次搭載 HTC Sense Companion、Google Assistant、Amazon Alexa 與百度度秘四種智慧助理,聽起來 U11 都要比 Jarvis 聰明了,但現實是百度度秘只有中國大陸的 U11 可以使用,而國外佳評如潮的 Google Assistant 與 Amazon Alexa 都因為尚未支援中文而無法在臺使用。
最終,臺灣版本的 U11 只能使用 HTC 自家的 HTC Sense Companion,我無法斬釘截鐵的告訴你這個功能好壞與否,因為它需要長時間蒐集使用者的習慣才能發揮其功能,但根據目前我所見,它的迴響並不像當初發表時來的熱烈,評價也平平,所以關於智慧助理這方面,不需要期待太多。小結,系統與效能其實沒有什麼好講,U11 絕屬當今旗艦機的前段班,同時 HTC 也在近日表示將會讓 U11 至少再升級兩個版本至 Android P (9.0),以 Android 陣營來講算是有誠意的承諾了。
▲ 圖片點擊可放大。HTC U11 在 ZETAIL X 資料庫中的跑分分數。*資料來自 ZETAIL X
▲ U11 透過安兔兔評測 6.2.7、GeekBench 4 與 3DMark 跑分的分數。
▲ U11 出廠內建 Android 7.1.1 系統,設定也採用全新的介面。
▲ 我手上的 U11為 6GB RAM / 128GB ROM 的版本,第一次開機後大約還剩餘 112GB 可以使用。
▲ U11 狀態欄的快捷功能選單已經可以自訂,你也可以到 Google Play 下載「Nougat Quick Settings」在狀態欄加入更多功能,例如一鍵螢幕截圖、調整鈴聲模式、保持螢幕開啟…等等。
▲ Android 7 中加入了「Shortcut (捷徑)」的功能,類似 iPhone 的 3D Touch,而且還可以直接從 Shortcut 選單中把功能拉出來放在桌面變成現成的捷徑。
▲ 不過目前支援這個功能的 App 少之又少,只有部分 Google Apps 與 HTC 原生 App 支援,連 Facebook、Instagram、Messenger…等等 App 都尚未支援此功能,其餘較少使用者的 App 更是不太可能支援。
▲ HTC Sense Companion 需要長時間追蹤使用者的使用習慣,以在最適切的時間點提供使用者最適當的資訊。
▲ 頻率極低,不過目前 U11似乎還有點軟體上穩定度的問題,有時候會遇到上圖的情形,需要等一段時間才會恢復。
相機
我相信提到 HTC U11 的相機,很多 HTC 粉絲就會很直覺的說:「DxOMark 把 U11 的相機分數評為 90 分,而隔壁的 Galaxy S8 僅有 88 分!我們贏了」,但我想說的是:「謝謝這個分數,讓早已不被我信任的 DxOMark 開始被網友所質疑」。DxOMark 越來越像所謂的跑分軟體,用一個分數就斷定一台手機的效能 – 用一個分數就評斷一支手機的相機表現。這麼說好了,你會相信安兔兔與一家廠商合作「改善手機效能」後,所推出的手機在安兔兔中所跑出的分數嗎?不會,可 DxOMark 現在正在和 OnePlus 一加 (中國大陸手機品牌) 合作「改善相機表現」呢。軟體打的分數都未必可信,更何況是人工的,分數,還是看看就好。
回到正題,上面這段話表示 U11 的相機表現不好嗎?當然不是,U11 相機簡直優秀的出乎我意料。先看看規格,U11 搭載了 1200 萬畫素的 UltraPixel 3 相機、F/1.7 光圈、感光元件大小達到 1.44 微米,還有全新的 UltraSpeed 相位對焦,整體看起來非常強悍。先以日拍來講,U11 成像細節豐富,色彩還原較實際場景豔麗一些,在亮度高反差的情況下,得益於全新引進的 HDR 增強技術 (等同於 Google Pixel 系列上的 HDR+),通常都可以輕鬆應對,不過如果高反差情況再加上室內光源的影響,U11 的白平衡有很大可能會嚴重失準,所以 HDR 增強也並非萬能的,但在絕大多數環境下它能發揮很強大的作用。
說說夜拍,整體而言是不錯的,成像細節足夠多、色彩濃豔,畫面亮度很亮,不過雜訊也不少,大部分照片都有不錯的品質,但偶有幾張會失常。使用者體驗方面,U11 相機 App 的啟動速度算快,與 iPhone 7 差不多。相機 App 介面和 HTC 10 的幾乎完全一樣,雖然足夠簡潔,可是實際使用其實不夠順手,有時候想要切換拍攝模式卻滑不出選單、拍攝模式的選單也過於冗長,如果可以適當將其分類,對於使用者體驗會有不言可喻的提升。除此之外 U11 的夜拍拍照時間過長,每次按下快門都要等上一至兩秒才會拍攝完畢,實在太慢了。
這次進步很大的不只有 U11 的成像品質,還有其對焦速度,U11 搭載了 HTC 全新的對焦技術,他們將其稱之為「UltraSpeed」,就像 Galaxy S7、S8 系列的 Dual Pixel 雙相素對焦。這可能未必是最準的對焦系統,但速度是我用過最快、最直覺的,無論是在拍照、錄影,或甚至在低光源環境下,對焦的成功率都極高。針對對焦方面提升,HTC 還真是做的很成功。
錄影方面,這次 HTC 也很有哏,在 U11 機身上共有 4 顆指向性麥克風,前、後、上、下都各有一顆,因此可以在錄影中做到新的 3D 錄音功能,戴著耳機配合著影片看,環繞效果明顯,相當新鮮。除此之外,U11 還有獨特的「聽覺焦點 (Acoustic Focus)」技術,同樣是針對錄影中的錄音效果進行升級,簡單來說就是可以特別將錄影中放大的點的聲音也一起放大,例如遠處有一個鼓手在打鼓,你可以對著他將鏡頭拉近 (Zoom In),其鼓聲就會越來越大聲、越來越清楚 (還是有一定限度的),挺酷的一個功能。
自拍部分,U11 搭載 1600 萬畫素、F/2.0 的相機,雖然沒有了 HTC 10 的 OIS 光學防手震以及自動對焦功能,但單看規格應該還是能不錯的自拍照。可惜事與願違,即便關閉美膚功能,U11 的自拍成像仍有嚴重的油畫感,有種對不到焦的感覺。不過這是根據我希望 U11 拍出來的是「照片」所得的結論,如果你希望它拍出來是「照騙」,那就另當別論了。總得來說,U11 的相機足夠優秀,偶爾會有些小瑕疵與成片的失敗率,但我認為瑕不掩瑜,它出色的表現大家應當能有目共睹。
▲ U11 的相機規格頂尖,而且鏡頭幾乎沒有突出。
▲ 使用者可以自行設定錄影時的音訊規格,有 3D Audio音效與 Hi-Res 高解析音質兩種可選。
HTC U11 相機實拍成像 (無修圖、開啟 HDR AUTO、自動測光、自動對焦)
▲ 就像最後一兩張,U11 的夜間測光似乎太過激進的想要提高亮度,導致最後畫面細節沒了、雜訊也過多。
HTC U11 v.s. Apple iPhone 7 拍照小對比
▲ 上圖為 U11,下圖為 iPhone 7。兩者的色彩還原差異不大,但 U11 飽和度與對比度都較高。放大後可以看出 U11 的畫面細節保留比 iPhone 7 來得多一些。
▲ 上圖為 U11,下圖為 iPhone 7。在這組比較中,細節保留仍然是 U11較多,但差距沒有剛剛明顯。倒是 U11的左側樹葉邊緣出現了輕微的色散現象,iPhone 7 則沒有這個問題。
▲ 上圖為 U11,下圖為 iPhone 7。最後這是在極暗的環境下所拍攝的照片,U11 的紅色非常鮮艷,很吸引眼球,不過實際放大來看,iPhone 7 的細節保留的比 U11 還要多,整體畫面亮度也比較亮。
音效
音效部分,我想先從號稱有大改進的「BoomSound Hi-Fi 超聲動音響」說起,坦白說,它聽起來仍然沒有 One M8 時代的 BoomSound 音響令人驚艷。劇院模式沒有 One M9 的環繞感,只是稍微比音樂模式大聲,音質還差了一些,沒事不建議開啟。音樂模式還可以,和採用相同雙喇叭設計的 iPhone 7 比較來說,iPhone 7 聽筒喇叭可以發出比較大的聲音,因此聲音立體感比 U11 要好上很多,U11 明顯能聽出一邊大聲一邊小聲。
兩者音量聽起來沒有太大差異;音質我則覺得 iPhone 7 比 U11 稍好,不過 U11 的音場聽起來比 iPhone 7 要廣很多,音樂聽起來更有深度,iPhone 7 則扁扁的。整體來說我覺得是各有勝負,有些音樂較適合 U11 播放、有些音樂則比較適合 iPhone 7。接著說到 USonic 耳機,這次附上的耳機應該與 U Play 的是一樣的,但不一樣的是 U11 加入了「主動降噪」功能。
透過隨附耳機進行「主動降噪」其實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好幾年前 Sony Xperia Z2 就這麼做過了,主動降噪的原理是透過麥克風接收噪音,藉由產生與噪音音波相位相反之訊號來消除原本的外界噪音 (via Wikipedia),也因此,主動降噪耳機對於一些頻率不固定的聲音比較沒輒,例如講話聲、音樂聲…等等。
根據我的實測,USonic 耳機的主動降噪功能的確可以明顯消除公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的大部分噪音,效果不錯,不過開啟 USonic 耳機的主動降噪功能後,播放中的音樂的聲音也會失真,整體聽起來比較單薄、低音更強、人聲會變得更細,高音會比較突出,所以我並不喜歡開啟這個功能,畢竟我比較想聽音樂的原聲,不過如果出門在外我還是會建議開啟,否則一昧將音樂音量調大蓋過背景噪音是非常傷害耳朵的。
▲ 第一次插上 USonic 耳機時,系統會要先建立你的個人音效設定檔。
HTC U11 v.s. Apple iPhone 7 雙喇叭比較
▲ 首先先來首 The Chainsmokers 與 Coldplay 合作的電音 – Something Just Like This。
▲ 接著來比較一下國民妹妹 IU 在最新專輯中 Featuring G-Dragon 的 Palette。
▲ 最後則是才剛在臺灣開演唱會的 TAEYEON 的 Fine!以上三個比較影片我們都不做評論,歡迎你來跟我們分享意見。
Edge Sense、IP67 防水防塵
U11 搭載了 HTC 全球首創的 Edge Sense 邊框握壓感應功能,在發表前一陣子一度傳說 U11 邊框將不會有任何按鍵,而是改以在邊框滑動、按壓來完成一切按鍵的功能,聽起來很酷很炫,不過實際可行性很低,所以最終 HTC 僅端出了現在模樣的 Edge Sense。經過設定後,往後只需要一用力握壓手機 (有握壓區的限制) 就可以啟動原先設定的功能,例如一用力握壓就開啟相機、螢幕截圖、開啟特定 App…等等,感覺挺方便的。
由於操作方式雷同,因此也有人將之與 iPhone 6s 系列、iPhone 7 系列上的「3D Touch」功能進行比較。Edge Sense 和 3D Touch 差別之處在於,後者是透過螢幕當作媒介,前者則是邊框、且 Edge Sense 是以握壓時間長短區分不同需求,3D Touch 是以按壓力道大小的不同提供不一樣的功能。
長時間用過 3D Touch 的使用者應該都知道,3D Touch 其實是個很好用、很方便的功能,然而它卻被很多人認為是個「雞肋」的功能,之所以會被這樣認為就是因為 3D Touch 的學習成本實在太高。手機螢幕可操作的區域太大、顯示的內容也不斷在變,要使用者第一眼就看出哪些東西支援 3D Touch 操作、哪些不支援是不可能的。所以 HTC 並沒有走那條路,而是以邊框這種「固定、不會變」的東西來完成 Edge Sense。
Edge Sense 透過簡單、純粹、不需要多加思考的行為就簡化使用者的操作流程,這點是很好的,因為消費者只要去「習慣」,而不需要去「探索」,目前 Edge Sense 的可自訂性還很低 (未來將進行軟體更新),我希望未來 HTC 可以試著在進階模式中讓使用者自己訂定一套規則,例如看影片、聽音樂時用力握壓可以暫停、長壓就可以切換至下一首音樂…等等 (就像 IFTTT 可以自己製作 Recipe 的感覺),應用非常豐富。
總而言之,Edge Sense 目前還需要在使用上的穩定性持續加強,有時候在待機狀態下怎麼用力握壓、相機就是開不起來,需要打開螢幕再握壓才行,除此之外,Edge Sense 仍是個前景光明的功能,希望 HTC 可以好好發揮。U11 這回也加入了 IP67 防水防塵,在水下便可以直接搭配 Edge Sense 進行拍照,不過還是老話一句,防水防塵認證主要是拿來防範意外發生,平時還是盡量少拿 U11 去沖水、泡水。
▲ Edge Sense 的設定介面,可以習慣的調整握壓力道。
▲ 使用者目前可以簡單的自訂 Edge Sense 的功能,例如短壓就是螢幕截圖。
▲ 長壓則是開啟相機。
電池
其實我自己對手機的電池容量一直以來都沒有太大要求,3000mAh 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很大的電池了 (iPhone 7 連 2000mAh 都不到呢XD),沒想到還是一直被網友嫌太小,沒關係,我們來說說實際使用情況。根據我實際測試,比較對象設為 LG G6 (G6 搭載 3300mAh 的電池),兩支手機都使用一樣的設定,一整天有小聽音樂、大量拍照、錄影…等等中度操作。U11 用一整天還有剩餘 60% 以上的電量,反觀 G6 卻只剩 30% 不到,先撇除我手上的 G6 是不是有問題,U11 的續航表現都是無庸置疑的好。相信 U11 的續航能力可以讓一些輕、中度使用者相當放心,至於一些想徹底榨乾 U11 效能的重度使用者…,要出門?行動電源還是帶上吧。
▲ U11 支援 Quick Charge 3.0 充電,速度相當快。
尾聲
如同副標題所述,「等了三年,終於等到一款面面俱到的旗艦」,HTC 這次終於做對了,規格給的大方、價格也便宜的不像是 HTC,累積了三年,U11 是 HTC 的滿滿誠意。不知道我已經多久沒有在旗艦機評測中提到「CP值」了,但我必須說 U11 是今年到現在未止 CP 值最高的旗艦機。我不敢說 U11 會賣多好、是否能幫 HTC 扭轉頹勢,但起碼這次的「改變」不再只是表面說說,HTC 真的在實踐了,我會永遠記得那段 HTC 手機總缺東缺西的日子,但希望再也不要經歷。
53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