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點評:Urbanista 真的是很特別的耳機品牌!
本文目錄
1. 前言
2. 客觀綜述
3. Urbanista NEW YORK 規格 、基本資訊
4. 開箱、外觀與設計
5. 配戴感受
6. 功能與使用體驗
7. 延遲與連線穩定性
8. 降噪與隔音表現
9. 聲音、續航表現
10. 尾聲
大部分臺灣消費者應該都對 Urbanista 感到陌生,想要了解這個品牌,我們要先來分析品牌名稱。Urbanista 實際上是「Urban」+「ista」的字首、字根組合,前者是「都市的」的意思,後者是西班牙、葡萄牙文中「者、人」的意思,就類似於英文中的「ist」,所以 Urbanista (同 Urbanist) 的意思就是「城市規劃師」。
本著他們對城市的熱情與想像,除了品牌名稱,連旗下的耳機與喇叭都用城市來命名,像是 San Francisco (舊金山)、Seattle (西雅圖)、Brisbane (布里斯本)…等 (不知道會不會有 Taipei?XD)。而我今天要開箱的則是 New York (紐約),大概是為了反映紐約市的熙攘與繁雜,New York 加入了主動降噪功能,到底它的表現如何?今天我就帶你來好好認識它!
建議售價: 約新臺幣 NT$3,237 元
顏 色: 黑色、白色 (本文開箱版本)
單體尺寸: 40 (mm)
類 型: 耳罩式藍牙耳機
藍牙版本: 藍牙 4.1
編碼格式: SBC、AAC
響應頻率: 20 Hz – 20 KHz
特殊功能: 主動降噪功能 (ANC)、可使用無線或有線方式聆聽
▲ 這就是本文的主角啦~不難看出 Urbanista 花了很大的心思在盒裝設計上,很多旗艦級耳機都未必會有這麼精緻的盒裝。
▲ 右下角可以看到一個類似戳章的東西,標示著 Urbanista 是自 2010 年成立的,算是挺新的公司。同時也可以看到 Urbanista 的品牌涵義:「Urbanista Came Out of a Vision to Glorify the Urban Lifestyle (Urbanista 的初衷是為了美化城市生活)」。
▲ 左上角則可以看到 New York 具備「主動降噪 (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簡稱 ANC)」的功能。
▲ 盒裝側面除了 Urbanista 的官網外,仔細看還可以看到背景使用類似於國界、街道的立體線條來點綴,和 Urbanista 的品牌理念相得益彰,頗具巧思。
▲ 盒裝背面則是 New York 的特色與功能介紹。
▲ 掀開 New York 的磁吸式盒裝,可以看到 Urbanista「Design for Life in Motion (產品為動態生活而設計)」的產品設計理念,而且如果你購買了 Urbanista 的產品,可以在 Instagram 發文 Hashtag「URBANISTALIFE」,他們都會看到。同時,你也可以注意到剛剛盒裝外的國界、街道立體線條直接延伸至盒裝內,延續感非常強。
▲ 至於下半部就是 New York 靜靜地躺在盒裝內啦~
▲ 以上就是盒裝內的所有內容物,包括 New York 一副、Urbanista 感謝卡、New York 產品圖集與特色功能介紹、多功能耳機收納袋、Micro USB 充電傳輸線、3.5 毫米雙公頭轉接線,以及飛機專用 3.5 毫米耳機音源轉接頭,配件非常豐富,也顯示出 Urbanista 的貼心。
▲ 另外,從 Micro USB 充電傳輸線以及 3.5 毫米雙公頭轉接線的接頭都有 Urbanista 的 Logo 可以看出他們非常在意產品與品牌,給個好評。
作為歐洲品牌,Urbanista 就和 Sudio 一樣,將「北歐設計風格」貫徹到自家的耳機與喇叭上,所以 New York 的外觀走的是極簡路線,完全沒有了之前 B&W PX 的「英倫」華貴氣質,反倒多了一些樸實。New York 在配色上也相當低調,我選擇的是白色,整副耳機除了銀色外殼與白色頭墊、耳墊外就沒有其它顏色,很適合想使用耳罩式耳機,卻又不想過度引人注意的消費者。
▲ 這就是 New York 的外觀,雖然設計很簡單,不過我自己是覺得挺好看的。
▲ 把 New York 放在 PX 旁邊會產生很強烈的對比,前者採取極簡低調風格、後者則是奢華典雅。
雖然外殼的銀色烤漆大大提升了 New York 的質感,無論是觀感還是觸感都很棒,但一拿上手還是得面對它是塑膠材質,而非金屬材質的現實。在使用過程中,比如配戴、按按鍵時,都可以感覺到一絲廉價感,加上整體組裝品質與做工不算非常扎實、結實,有時候會有點缺乏安全感。不過考慮到其低廉的售價,似乎也不好多要求什麼。
▲ 表面的銀色烤漆促使 New York 的質感與觸感都大大提升,摸起來很滑順,不過拿在手上仍然可以輕鬆辨認出這是塑膠材質。
▲ 不管是耳機側面還是內側,都有 Urbanista 的 Logo,不過我是覺得他們可以參考 Beats 直接把 Logo 印在頭梁上,提高品牌辨識度。
▲ New York 耳罩外側一片空白,只有一顆麥克風,把 Logo 放在這也是不錯的選擇。
▲ 產品售價不高,加上傳統的長度調整設計,所以 New York 的折疊側臂不像一些高價的耳罩式耳機 (比如 Beats Solo Pro) 可以做成一體化,而是要透過兩個結構組合。
▲ 這就是 New York 折疊後的樣子。
▲ 折疊後便可以把 New York 放進隨附的收納袋內,以利外出攜帶。
▲ 值得一說的是這個隨附的收納袋在最外層還有一個袋子,可以讓使用者收納一些備用線材或配件,非常實用。
不管是什麼類型的耳機,配戴感受都是影響聽歌心情與時間長短很重要的因素,而這正好是 Urbanista New York 的強項。New York 的耳墊採用極為柔軟的記憶海綿,厚度與大小都很令人滿意,配戴起來很舒適,但可惜的是耳墊為耳朵預留的空間偏小,深度也不夠,所以沒有 PX 那種「把耳朵罩住」的感覺,有時反而有點像「貼耳式」耳罩式耳機,長時間配戴可能會有點悶熱。
▲ New York 的耳墊是記憶海綿,相當柔軟。另外,你可以看到標示耳機左右側的 L 與 R 字樣標示在耳罩內側。
▲ 從 GIF 可以看出 New York 的耳墊到底有多柔軟。
New York 的頭墊幾乎沒有厚度,也不怎麼柔軟,但或許是重量較輕的緣故,這個問題絲毫沒有影響到它的配戴感受,所以即便 New York 在耳墊、頭墊的設計上都有些小缺憾,它依然提供了非常輕盈,甚至比售價是自己三倍以上的 PX 還舒適的配戴感受,這是 New York 最令我滿意的其中一點。
▲ 兩相比較可以看出頭墊不僅幾乎沒有厚度,還非常硬,不過這沒有對 New York 的配戴舒適度造成負面影響。
因為 New York 沒有專屬的行動裝置 App,所以用起來就和普通耳機一樣,更不用說「拿下 / 戴上耳機自動暫停 / 播放音樂」這樣的先進功能了,我覺得挺可惜的。想要播放 / 暫停、切換歌曲、改變音量都是透過右耳的三顆按鍵控制;而降噪開關與耳機電源則是在左耳。很棒的是 New York 的「加減音量鍵」與「播放 / 暫停鍵」有不同的表面處理,所以即使盲操作也不易按錯。
▲ New York 的右側耳罩有三顆按鍵 (放大看可以看到只有中間按鍵沒有立體紋路),由上到下分別為音量+鍵 (長按切換至下一首歌)、播放 / 暫停鍵 (雙擊啟動語音助理)、音量-鍵 (長按切換回上一首歌)。而用來替耳機充電的 Micro USB 插槽也在這一側,沒採用 USB Type-C 有點可惜。
▲ 左側耳罩由上至下則是主動降噪開關按鍵、耳機開關撥鍵與 3.5 毫米耳機孔。
由於 New York 的「播放 / 暫停鍵」同時還充當語音助理 (iOS: Siri / Android: Google 助理) 的啟動鍵 (按兩下啟動),為了替耳機預留「判斷使用者操作意圖」的時間,如果你想要暫停音樂就必須等幾秒才會有反應 (耳機要看你會不會接著按第二下),使用上有點不便。
不過在使用 New York 的過程中,最讓我煩惱的問題就是它的「提示音」,幾乎只要我長按螢幕、觸發 Haptic Feedback (iPhone 6s 系列以後的震動回饋),或甚至有時候只是一般點擊,New York 就會相應地發出「嘟」聲,所以在頻繁點按螢幕、操作手機時就經常會一直聽到「嘟」、「嘟」、「嘟」的提示音,希望 Urbanista 可以針對後續的產品改善。
Urbanista New York 和 PX 一樣都搭載藍牙 4.1 的晶片,傳輸性能差異不大,也就是說當超過一定距離或中間有過多障礙物阻擋時, PX 開始出現音訊斷斷續續的問題,New York 也同樣會遇到。在我這半個多月的使用過程中,遇到過的瞬間斷線問題次數用一隻手就數得出來,因為藍牙訊號本就容易受干擾,這樣的連線穩定性已經算是旗艦耳機級的穩定了。
▲ New York 的連線穩定性很高,久久才會遇到一次瞬間斷訊又恢復的情況。
New York 帶給我最大的驚喜不是配戴感受的舒適與否,也不是主動降噪表現好不好,而是它的音訊延遲之低可以說是幾乎感覺不到,無論是看影片還是打字時,聲音幾乎都與畫面同步,很多旗艦耳機都做不到這一點,比如 PX,但 New York 做得真的非常好。
▲ New York 的聲音延遲非常低,幾乎與畫面同步。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主動降噪耳罩式耳機的售價幾乎都在萬元上下,所以當一款 NT$3,500 元不到的主動降噪耳罩式耳機橫空出世時,可想而知它的表現是會和主流有落差的。根據 Urbanista 的說法,New York 最高可以消除 27 分貝的外界噪音,這和我的實際體驗不太相符,因為它的主動降噪效果實際上非常有限。
▲ New York 透過左、右耳罩外側的麥克風來捕捉噪音並進行降噪。
當然,New York 確實可以消除一定程度的噪音,但不用對它抱持太高的期待,因為主動降噪開啟與關閉的差別很細微。都說「主動降噪不夠,被動降噪來湊」,偏偏又因為我提到過的 New York 的耳墊替耳朵預留的空間偏小、深度不足,所以被動降噪的效果也微乎其微,整體降噪效果就只比一般耳罩式耳機好一點。幸好 New York 不像 PX 在開啟主動降噪後會出現明顯的底噪。
▲ New York 的主動降噪效果很普通。
初聽 New York 的聲音,最大的感受就是這是「一副為一般使用者調校的耳機」,尤其是在開啟主動降噪後,因為這時耳機的低音會加強,整體聲音明顯更偏重低音,對於聽慣三頻均衡的耳機的使用者而言,可能會覺得有點太 over 了;不過如果你常聽電音、喜歡「動次動次」的感覺,New York 就非常適合你。
▲ New York 很適合用來播放鼓點多、偏重低音的流行歌曲。
雖然 New York 的聲音沒有 PX「高級」,有著分明的層次感與流暢的聲音,但是有點是 New York 做得比 PX 好的,就是聲音的清晰度。之前我有提到過 PX 的聲音有點悶,感覺被一層布包住,而這個問題並不存在於 New York 上,不管是面對人聲高音居多,還是編曲單純的音樂都可以呈現出適切的氛圍,對一款如此著重低音,售價又不高的耳機而言還挺難能可貴的。
根據 Urbanista 官網的資料,New York 在開啟 / 關閉主動降噪的狀態下,續航時間分別為 16 / 25 小時,我在做 ZETAIL 標準耳機續航測試 (將耳機連線至 iPad mini 5,音量調至 50% 連續播放音樂) 時,只有測試開啟主動降噪的時間,最終成績為 21 小時 57 分鐘,比起官方宣稱的還多出了將近 6 小時,輕、中度聆聽,一週一充都沒問題。
▲ New York 的續航表現非常令人放心。
如果你是為了「主動降噪」而點進來,相信 New York 肯定讓你頗失望,不過仔細想想,Urbanista 既沒有 SONY、Bose、Sennheiser…等大品牌長時間的技術累積、New York 的售價又不高,僅有這樣的表現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我們該關注的反倒是在 NT$3,000 元出頭的價位帶上,New York 便提供了低調俐落的設計、舒適的配戴感受、極低延遲、大眾取向的聲音,以及長時間的可靠續航。如果你的預算不高,以上四項特色又正好切合你的需求,可以將 New York 列入考慮,就把主動降噪視為附加的功能吧。
購買 (Urbanista 官方網站)
責任編輯:胡思玄
3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