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ZETAIL X 周邊產品 TORRAS 圖拉斯 TORRAS UPRO Ostand Pro 軍規防摔 MagSafe 磁吸支架保護殼 開箱體驗:360° 轉出新視界
TORRAS 圖拉斯Z+TECHZETAIL X周邊產品

TORRAS UPRO Ostand Pro 軍規防摔 MagSafe 磁吸支架保護殼 開箱體驗:360° 轉出新視界

872
TORRAS UPRO Ostand Pro 軍規防摔 MagSafe 磁吸支架保護殼 開箱體驗:360° 轉出新視界

Z+點評:再升級的「五邊形戰士」保護殼!


本文目錄

前言

我之前提到過 UPRO Ostand 是我最喜歡的 iPhone 14 Pro Max 保護殼之一,事實上,得益於方便好用的支架、出色舒適的手感,以及完整強悍的防護性,它是我目前主要使用的保護殼。現在科技周邊配件品牌 TORRAS 乘勝追擊,推出了功能性、客製化都更上一層樓的 UPRO Ostand Pro,到底它有哪些改變?是什麼讓它「Pro」?趕快一起來看看吧!



▲ UPRO Ostand Pro 維持相同的盒裝設計,正面可以直接看見保護殼。


▲ 下方有 UPRO Ostand Pro 的三項特色規格:專利磁吸充電、360° 旋轉支架、三公尺防摔。


▲ 背面可以看到簡短的 TORRAS 品牌介紹,以及更多保護殼特色功能。

你可以把 UPRO Ostand Pro 看成 UPRO Ostand 的進階版,兩者的核心功能、規格都大同小異:鋁合金支架 + MagSafe 磁吸 + 軍規防摔;但前者為使用者提供更大的使用彈性。UPRO Ostand Pro 最大的亮點莫過於原本的 MagSafe 磁吸支架,現在加入了 360° 旋轉的機能。


▲ 把 UPRO Ostand(左)跟 UPRO Ostand Pro(右)放在一起比一比,可以發現後者的設計變得更精緻、簡潔。


▲ 我這次體驗的是 iPhone 13 Pro 跟 iPhone 14 Pro Max 的 UPRO Ostand Pro。


▲ UPRO Ostand Pro 背面的環狀支架是鋁合金材質,相當有質感。


▲ MagSafe 磁吸設計能讓充電器與手機快速對位,超級方便。


▲ UPRO Ostand Pro 新的 360° 旋轉支架。

360° 旋轉支架的好處顯而易見:如果你用過 UPRO Ostand 或其它支架保護殼,應該能理解當你在不同使用情境、不同觀看角度,想讓手機稍微高一點或低一點的時候,如果支架無法調整會有多不方便。現在 UPRO Ostand Pro 的支架能夠旋轉,表示它支援更多角度,以橫放而言,現在它從 0° ~ 90° 都可以站立,不像 UPRO Ostand 只有 52° 單一角度,這個改變對最近熱衷追劇的我而言,真的是一大福音。


▲ UPRO Ostand 只有單一橫放角度。


▲ 支架加入 360° 旋轉功能後,賦予保護殼完整的橫放角度。


▲ 現在你可以依照當下的情況,調整橫放手機時的角度,想要低一點、高一點都不是問題。

除了橫放角度不同,從 TORRAS 給出的數據來看,UPRO Ostand Pro 跟 UPRO Ostand 的支架開闔角度也有改變,從 0° ~ 120° 變成 0° ~ 130°,至於直立角度(20° ~ 70°)則一樣,簡直就是「為追劇而生」的保護殼,如果你常常用手機看影片、看劇,一定能感受到它的便利性。


▲ 將三款保護殼排排放,UPRO Ostand Pro 的直立角度跟 UPRO Ostand 一樣都是 20° ~ 70°。不過我手上 iPhone 14 Pro Max 的款式似乎沒辦法到 70 °,會低一點,而 iPhone 13 Pro 的則正常。


▲ 直立手機可以讓你更方便地操作手機,無論是拍照、瀏覽網頁、看漫畫、控制音樂播放等。


▲ 手持手機的時候,可以將背面的支架當成指環扣,提高握持穩定度。

身為 UPRO 系列的一員,代表 UPRO Ostand Pro 的支架也運用專利技術,經過高強度的承重與開闔測試,即使掛著 1 公斤重物長達 24 小時;重複開闔 3000 次,都完全不影響支架的功能,相當堅固。此前我就會時不時開開闔闔 UPRO Ostand 的支架,至今它都頭好壯壯,功能正常,所以我想 UPRO Ostand Pro 支架的耐用性應該不會太讓人擔心。


▲ TORRAS 的 UPRO 專利支架經久耐用,令人放心。


▲ 甚至你要拿它做個「特技表演」也不是不行。

這次 UPRO Ostand Pro 加入了一點模組化元素:可拆式按鍵。除了保護殼本來的按鍵,TORRAS 還很佛心地一併附上橘、綠兩種顏色的按鍵(所以不用額外選購),讓你依照自己的喜好、心情隨意更換。然而,也因為可拆式設計,讓按鍵裝上後有點鬆 ── 別擔心,按壓回饋還是一樣舒適,按起來俐落不費力,按鍵也不至於掉下來,只是你能感覺到它有點鬆動,搖晃手機甚至會發出聲音,希望 TORRAS 未來能針對這點作改進。


▲ 你可能有注意到照片中的保護殼明明是黑色的,為什麼按鍵卻是橘色的?那其實是我自己換的。更換方式很簡單,只要將按鍵「由內而外」推,就可以取下按鍵;之後再將想要裝上的按鍵「由外而內」放回即可。


▲ UPRO Ostand Pro 隨附橘、綠兩色按鍵。


▲ 模組化設計為使用者提供極高的自由度,想要黑橘配也可以。


▲ UPRO Ostand Pro 的按鍵好按,不費力、回饋俐落。


▲ 保護殼開孔十分精準,該是什麼大小就是什麼大小。Lightning 插槽的開孔有稍微增大,以盡可能相容各式充電傳輸線。


▲ 保護殼左側下方有 TORRAS 的 Logo。

UPRO Ostand Pro 這次有 iPhone 15 全系列、14 Pro Max、14 Pro、14 、13 Pro Max 與 13 Pro 的款式,支援的都是比較新的機型。在顏色方面,目前總共有霧面暗紫霧面黑透明霧面海軍藍四個顏色,但不同機型可以選的顏色不盡相同,因為每年 iPhone 的特殊色都不一樣,而 TORRAS 顯然也有自己的考量,這是你選購前需要留意的。


▲ 我開箱的是霧面黑跟透明的 UPRO Ostand Pro。

霧面色系的 UPRO Ostand Pro 都採用異質設計,PC 背板是順滑的親膚質感;TPU 邊框有 Sliproof 偽牛皮紋理,可以增加摩擦力,達到防滑效果,兩者搭配起來觸感舒適,令人愛不釋手,適合注重保護殼手感的人,也難怪霧面色系是 UPRO Ostand Pro 主推的顏色。


▲ 霧面色系的邊框採用 Sliproof 偽牛皮紋理,手感出色。

UPRO Ostand Pro 搭載 TORRAS 自研的 Transternity 抗黃化專利技術,採用 AYF 50 的抗黃化因子規格,號稱可以長時間維持保護殼的晶瑩剔透。就規格看來是相當優異,但畢竟我在撰文前只有數周的體驗時間,無法確定連續使用數個月,甚至數年後它到底會不會變黃,不過至少他們是重視這部分的。


▲ 透明的 UPRO Ostand Pro 的透光率非常高,可以清楚呈現手機背面。


▲ 透明 UPRO Ostand Pro 的邊框有點陣設計,可以避免裝上保護殼後出現彩虹紋或水波紋。

他們沒有為了功能性而犧牲 UPRO Ostand Pro 的保護性,它有著強悍的防護性能,搭載 ShockMAT 專利防護氣囊設計,由三種保護結構組合而成,首先是 L-Shock 鏡頭保護,避免手機摔落導致鏡頭碎裂;其次是 S-Shock 緩衝氣囊,就是四個邊框內嵌的氣囊設計,TORRAS 表示它可以緩衝 30% 以上的撞擊;最後是 X-Shock 3.0 四角氣囊,用來強化四個角落的防護性。


▲ UPRO Ostand Pro 具備 L-Shock 鏡頭保護設計,除了保護殼高於鏡頭,內部也有抗震的緩衝設計。


▲ X-Shock 3.0 四角緩衝氣囊。


▲ 保護殼邊框高於貼了玻璃保護貼的螢幕,可以避免螢幕在手機摔落時碎裂。

UPRO Ostand Pro 經過 SGS 測試,從 2.4 公尺高度摔落依然能正常使用,達到 MIL-STD 810G 美國軍規防摔標準。強悍的防護能力應該足以抵禦日常使用的意外碰撞。雖然我在測試 UPRO Ostand Pro 的期間都沒有摔過手機,但我之前使用 UPRO Ostand 時倒是從不同角度、高度摔了好幾次,手機功能至今都正常,保護貼也不曾摔碎,所以我自己還滿信任 UPRO Ostand Pro 的防護能力。


尾聲

UPRO Ostand Pro 主要是針對 UPRO Ostand 的特點進一步強化。MagSafe 磁吸支架加入 360° 旋轉設計後,能以更多角度站立,做到讓保護殼去適應你的使用需求,而不是讓你去適應支架的單一角度;其它像外觀微調、按鍵模組化則是錦上添花的改變。對一般消費者而言,我覺得 UPRO Ostand 已經非常夠用;但如果你常在手機看影片,或是想要可以充當腳架的保護殼,可玩性更高、使用彈性更大的 UPRO Ostand Pro 肯定會是更適合你的選擇。

購買

本文作者
胡思玄

ZETAIL 創辦人、總編輯。 喜歡研究科技產品、技術與市場,對於科技產品有獨到見解。曾經歷過消費者購機時的猶豫,所以打造了消費者導向的科技媒體 - ZETAIL。我們將會持續替大家帶來高品質的文章,謝謝您們的支持,我們將持續進步!

分享你的看法

發表迴響



版權聲明©️

DMCA



本文目錄

在社群媒體關注 ZETAIL

探索更多來自 ZETAIL 科技心感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繼續閱讀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