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點評:依舊強大。
客觀綜述
除了前置鏡頭的表現停滯不前以外,Samsung Galaxy Note 7 各方面幾乎都具有與市面上旗艦手機同等、甚至超越的表現。從外觀到系統都體現出了 Samsung 這兩年來的精進與進步成果,Galaxy Note 7 是一部「有真材實料也有噱頭」的手機。但即便優秀,Samsung 卻忽略了 Galaxy Note 系列最基本的部分…
下圖點擊可放大
*資料來自 ZETAIL X。可同步對比前兩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標竿手機 – Samsung Galaxy S7。
引言
光是從手機命名就能看出 Galaxy Note 系列正在向 Galaxy S 系列靠攏,更不用說外觀設計了。從 Galaxy S6 / S6 edge 到 Galaxy S7 / S7 edge 都不曾被罵過「新意不足」的 Samsung 還是得回來應答這份試卷,縱使 Galaxy Note 7 有著一切讓它大賣的元素,都無法解釋原本八竿子打不著的兩系列現在怎麼在牽手。Galaxy Note 7 最佳的形容詞真的就是「多了 S Pen 的 Galaxy S7 edge」?最大亮點就是「美」?我們也很好奇,今天就讓我們來說說我們的發現與想法吧!Let’s Go。
外觀設計
要說它延續經典也好、沒新意也好,但 Galaxy Note 7 的外觀設計就是 Samsung 目前所能做到的最極致,從主鏡頭與 HOME鍵的凸出幅度到前後面曲面玻璃與金屬的接合,對比 Galaxy Note 5 都有顯著進步,美感與觀感當然是沒話說,但顯然有不少人已經感到有點膩了。Galaxy Note 7 的握感相當好,拿起來穩重又不會覺得太大,所以即便你只是從 Galaxy Note 5 升級上來,Galaxy Note 7 在外觀方面也能帶給你相當新鮮的使用感受。
其實 Galaxy Note 7 的外觀設計還真沒什麼好說的,台灣主打的顏色依舊是金色,許多消費者、包括我自己都相當期待的新色「珊瑚藍」並沒有在台灣同步推出,有點可惜,不過相信未來還會再推出新色的。還有呢,Galaxy Note 7 部分顏色的名字真是越想越不對啊,「琉(流)光金」聽起來好像有那麼一點不吉利XD?整體來說,如果你不喜歡 Galaxy S7 edge 的外觀設計,那麼 Galaxy Note 7 應該也很難是你的菜。
▲ Galaxy Note 7 的正面就是長這樣,感覺就像是 Galaxy S7 edge 和 Galaxy Note 5 的綜合體。
▲ 背面與 Galaxy S7 edge 的設計是完全相同的,但不知道為什麼,並不會有我們提到的那種「不平衡感」。
▲ 機身底部是 3.5mm 耳機孔、USB Type-C 插槽、喇叭以及 S Pen。
▲ 機身頂部是 SIM卡、microSD 記憶卡插槽。
▲ 電源鍵在機身右側。
▲ 音量鍵當然就是在機身左側囉!
▲ Galaxy Note 7 的相機鏡頭幾乎快要做到平了。
螢幕
雖然實在是看不太出來也並不明顯,不過 Galaxy Note 7 的螢幕相比 Galaxy S7 edge 還是有所進步的(Galaxy Note 5 就更不用講了),比較明顯的像是可視角度與強光下的亮度都有些許提升。這次 Galaxy Note 7 的螢幕可視角度表現非常不錯,雖然亮度還是會下降,但看起來還是非常清楚。至於亮度表現呢,Samsung 一直都是前段班,無論是最高還是最低亮度往往都能有讓人滿意的表現。
因為搭載了曲面螢幕,使得 Galaxy Note 7 在「觀影」與「觀圖」上都有很優的視覺效果,這點我們在 Galaxy S7 edge 深入評測曾經有講過,但因為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再來講一次。拿 Galaxy Note 7 來看影片、電影真的相當有立體感、再搭配 SuperAMOLED 的螢幕,看上去非常漂亮,相信你一看過就會愛上。
系統、效能
台灣版 Galaxy Note 7 的處理器規格與 RAM 皆與 Galaxy S7 edge 一樣,採用了 Samsung Exynos 8890 + 4GB RAM 的配置,相信是因為時間更加充裕,因此即便採用了相同的規格,Galaxy Note 7 在跑分方面也有更加亮眼的成績。至於在實際使用方面呢,Galaxy Note 7 也有著與以往 Samsung 手機一樣的問題(或者說是 Android 手機都會有的問題),就是在手機儲存空間快要不足的時候,系統操作起來會變的有點卡、有點慢,但是在我們拿到 Galaxy Note 7 的幾天後,Samsung 就推送了一個系統更新,對於整個系統的流暢度都有所提升,即便儲存空間小於 1GB,操作還是頗為順暢,提升相當明顯。
Galaxy Note 7 採用了全新的系統操作介面,更起來更加簡潔,原先我們猜想這個介面未來應該會登陸 Galaxy S7 / S7 edge,但在較深度的體驗過後,我們覺得可能頂多就只有介面與設計層面的看齊,要整個移植到 Galaxy S7 / S7 edge 上的機率並不大。Galaxy Note 7 的整個介面與操作方式感覺就是專門替 Galaxy Note 系列進行優化,有些部分感覺不適合搭配 Galaxy S 系列,所以我們也不太建議 Samsung 這麼做,畢竟硬體與軟體總該要有其中一項做出差異。 ▲ 圖片點擊可放大。Samsung Galaxy Note 7 的跑分成績。 *資料來自 ZETAIL X
▲ Galaxy Note 7 透過 GeekBench 3、3DMark、Antutu Benchmark 6.2.1 跑分的成績。
▲ 這次 Samsung 特別替影片播放器做了一個介紹頁面。
▲ Galaxy Note 7 的新介面,是挺好看的,但是使用上的適應需要好一段時間…。右圖(下圖)是經過第一次系統更新後全新的通知模式,系統會自動將其中一個 App 的多個通知合在一起,方便管理與查看。
▲ Galaxy Note 7 開機後還剩餘 48.8GB 可以用。右圖(下圖)則是 Galaxy Note 7 很棒的新功能,會問你是不是要直接跳轉到另一個設定畫面,非常方便。
相機
除了相機App的操作介面、操作方式略有不同以外,Galaxy Note 7 相較 Galaxy S7 / S7 edge 都完全沒有差異,Galaxy Note 7 整體都保持著 Galaxy S7 edge 相當優秀的拍照水準,但要在日拍超越 iPhone 其實相當不簡單,因此 Galaxy Note 7 相機的真正優勢同樣體現在夜拍,無論從亮度、降噪還是細節保留方面來看,都能說是完勝 iPhone,可惜的是 Galaxy S6 / S6 edge 時期室內低光源拍照就存在的泛黃問題仍未解決。
雖然說規格與 Galaxy S7 edge 都一樣,但在我們的標準測試下,正常亮度下拍照是 Galaxy Note 7 的表現較好,而低光源拍照的細節卻是 Galaxy S7 edge 來得更好,當然,你只要把這結果拿來參考一下就好,畢竟我們的實測環境不能代表一切。
▲ Galaxy Note 7 新的相機App 介面,往右滑就會出現右圖(下圖)的模式切換介面。
▲ 往左滑則是出現濾鏡選擇介面。
Samsung Galaxy Note 7 相機實際成像(照片點擊可放大、無修圖、HDR AUTO、自動模式/專業模式)
▲ 透過 Galaxy Note 7 拍攝的慢動作影片。
▲ 雖然整體控制的不錯,但對於強光光耀的抑制還是做得不夠好。
▲ 喔對了,要強調一下,這張是手持拍攝,所以其實 Galaxy Note 7 的 OIS 光學防手震其實還挺厲害的。
安全
如果你足夠細心,你應該早就能發現這個環節的原名叫做「指紋辨識」,但是後來我們將這個環節改名為「安全」,其實這就是在為 Galaxy Note 7 的到來做準備。Galaxy Note 7 真的如預期的加入了虹膜辨識功能,我知道很多人非常崇尚這個功能,但事實上這個虹膜辨識解鎖現在的使用場景實在不夠廣,說它是噱頭絕對不為過,以下我們會提出幾點為原因。
第一點:因為需要滑動螢幕才能進入辨識畫面。就因為這一點,虹膜辨識在解鎖速度方面相較於指紋辨識絕對不佔有優勢(在沒有任何意外的情況下),而且上面的系統環節也提到了在我們拿到 Galaxy Note 7 不久後就進行了系統更新,這項更新改進了不少部分,其中也包括指紋辨識。現在你只要在待機狀態按一下 HOME鍵就能夠直接解鎖了(還是會顯示鎖定畫面),就算手指馬上拿開或是有點濕濕的也能成功解鎖,立馬又把虹膜辨識甩了好幾條街。
第二點:因為根本不實際。首先,用「手濕無法解鎖手機」這個原因來說服消費者實在是太硬要了,因為手汗幾乎是不會影響到 Galaxy Note 7 上的指紋辨識的,如果是 Apple 來說這個原因我還比較會動心啊XD。接著試想一下,你比較常「手濕濕用手機」,還是比較常「把手機放在桌上使用」?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選擇後者,只要是把手機平放在桌上,無論人是站著還是坐著使用手機,虹膜辨識基本上都是不堪用的,難道你要為了解個鎖特別把眼睛睜大、把頭使勁的伸向螢幕上方嗎?明顯幾乎不可能。
以上是兩點我們認為虹膜辨識目前還不可能取代指紋辨識的因素,最好的方式當然還是「雙管齊下」,虹膜辨識和指紋辨識同時開啟,這樣既可以向朋友炫耀,自己又能享受到極佳的使用者體驗,可謂一舉兩得。
電池
Galaxy Note 7 的續航表現真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好,在我們使用了 11 個小時之後,電量仍有二十幾個百分點,在過程中我們不斷在拍照、錄影、上網、聽音樂,能有如此優異的續航表現相信與其本身的大電池容量也脫不了關係,Galaxy Note 7 配備了 3500mAh 的電池容量,比 Galaxy Note 5 多了 500mAh、也僅比 Galaxy S7 edge 少了 100mAh。我們在評測 Galaxy Note 5 時,我還會擔心它的續航問題,現在到了 Galaxy Note 7 幾乎可以不用擔心了。
▲ 這是我們實測的結果,表現令人意外好。
▲ Galaxy Note 7 新的省面模式,現在你可以將原本 2560 X 1440 解析度(2K)的螢幕調整成 1920 x 1080(FHD)或 1280 x 720(HD)來省電。
曲面螢幕
可能是太難玩出新花樣,這次 Galaxy Note 7 的曲面螢幕功能都和 Galaxy S7 edge 相同,所以我們就不多做介紹。重點是這次 Galaxy Note 7 終於不再那麼容易誤觸了!!在我使用 Galaxy Note 7 將近兩個禮拜的過程中,幾乎沒有誤觸過(就算有也沒印象),看的出來 Samsung 有做些修正,使用感受好了許多。
▲ Galaxy Note 7 的曲面螢幕和 Galaxy S7 edge 的功能皆一樣。
S Pen
雖然這次 S Pen 並沒有太多令人眼睛一亮的新功能,但我們還是很喜歡「筆刷混色」這項功能的,實在是非常有趣啊!而且如果你顏色搭配的夠好,看起來會相當漂亮。延續了從 Galaxy Note 5 深入評測開創的「傳統」,我們本文 Galaxy Note 7 深入評測的題圖同樣是由 S Pen 畫出來的,但比較不同的是這次用上了「筆刷混色」功能,所以看起來相當不一樣。
在這邊要回答一下我在客觀綜述提到的「Samsung 忽略了 Galaxy Note 系列最基本的部分」。Galaxy Note 系列手機的本質是什麼?就是用來隨手記事與畫圖,但隨著歷代 S Pen 反應時間、感應壓力與筆尖大小的進步,可以看出 Samsung 想要做的絕對不只是「隨手」,而是希望讓 Galaxy Note 系列產品能被使用在更加專業的用途上。但不知道 Samsung 有沒有想到這個願景是難以和曲面螢幕共存的?
以下為真實故事。有一次我在透過 Galaxy Note 7 隨手記事的時候,因為同時記了不少東西,而且有點急,但每當我寫到螢幕邊緣的位置時,卻都因為曲面螢幕的弧度,導致我的筆劃斷掉,必須要非常小心、非常慢的寫才能寫上去,這對於整體的使用感受有著相當嚴重的影響,況且我今天只是隨手記事而已,如果真的要在 Galaxy Note 7 上工整的寫字,一定會非常不便(而且曲面螢幕還有一部份被當作防誤觸的區域了)。
▲ 這是 S Pen 的新功能 – 懸浮視窗切換,也就是可以讓上一個 App 的畫面先暫時停留在右下角,如果使用者想要再次查看,只要將 S Pen 懸停在那個畫面,就會直接變成全螢幕畫面。但說真的,這個功能有沒有 S Pen 根本就沒差吧?
▲ 這也是 Galaxy Note 7 S Pen 的新功能之一 – 懸浮翻譯。正如我們所說,運用場景還不夠廣,因為它並沒有太多機制來辨認自己正在翻譯的東西是什麼,所以有時候會翻譯失敗或根本不知道你要它翻譯。
▲ 使用「筆刷混色」功能簡單畫出的作品。
IP68 防水防塵
Galaxy Note 7 也導入了 IP68 防水防塵的功能,這和 Galaxy S7 / S7 edge 加入 IP68 防水防塵有不太一樣的意義,因為 Galaxy Note 7 的可玩性更高,像是你可以在水中抽出 S Pen 寫字、畫圖或是直接使用 S Pen 操作手機都沒有問題。使用者還可以透過 Galaxy Note 7 的防水功能來拍出更不一樣的照片、影片,非常好玩。
▲ 有了防水防塵功能,拍這種影片就完全不用擔心了。
尾聲
現在還無法斷言 Samsung 是不是也像我們現在所看到的 Apple 一樣遇到創新頻頸,但是 Galaxy Note 7 的新功能與亮點太少是無法否認的。我們不斷強調 Galaxy Note 7 是一支很優秀、很強大的手機,對,它的確是,不過 Galaxy Note 7 所擁有的一切似乎都是它作為一款旗艦手機本就該具備的。
吸金也吸睛的曲面螢幕和更流暢的書寫體驗,Samsung 如何抉擇?答案顯而易見。局勢早已不再像一年前,Samsung 現在推出曲面螢幕旗艦明顯是打了一記安全牌,Galaxy Note 7 無疑是一款非常「成功」的手機,但它可能難以成為廣大 Galaxy Note 粉絲「期待」看到的手機。Samsung Galaxy Note 7 豈是一個「美」字了得?這就要看你從什麼角度切入了。
%s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