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點評:希望 Samsung 今年能夠重新振作,展現全新的一面!
前言
今天(01/23)一大早覺還沒睡飽、早餐還沒吃就趕到臺北參加 Samsung 舉辦的記者會,與以往不一樣的是這次 Samsung 沒有要發表新產品、也不是要替新產品造勢,而是終於要公開幾個月前迫使 Samsung 必須召回數百萬台市面上已售出的旗艦手機 Galaxy Note 7 的「自燃事件」之調查結果,話不多說,我們直接來看看到底是什麼問題導致此次結果與 Samsung 到底做了些什麼。
經過數月的深入調查,Samsung 今天(01/23)在南韓首爾召開的說明會現場,公佈 Galaxy Note 7 的事件原委及防範事件重演的多項措施。Samsung 行動通訊事業部總裁高東真(DJ Koh)公佈詳細的調查結果,並對 Galaxy Note 7 使用者、電信業者、零售經銷夥伴與商業合作夥伴,一路以來的耐心與支持表達誠摯歉意及感謝。
Samsung 在這段時間內投入大量資源調查 Galaxy Note 7 事件的發生原因,甚至還為此特別設立了一個大型測試廠,動員大約 700 位工程師測試超過 20 萬台 Galaxy Note 7 以及 30000 顆以上的電池,希望能夠重現事件發生狀況,釐清事件主因。
▲ Samsung 投入龐大資源調查 Galaxy Note 7 事件的原委。上圖為 Samsung 進行 Galaxy Note 7 充電、無線充電、快速充電測試時的樣子。(圖片來源 / 台灣三星)
偕同頂尖第三方專業檢測機構 – UL、Exponent 與 TUV Rheinland 高層出席說明會,針對 Galaxy Note 7 事件各環節調查做出總結。值得注意的是 Samsung 與上述三家專業機構都一再表示所有的檢測為各自獨立進行,但今日說明會上各家機構的檢測報告結果卻是大同小異,可信度可見一斑。
Galaxy Note 7 歷經兩次召回,雖然更換過電池,但事件卻未停止延燒,在數個月的調查後,Samsung 發現 Galaxy Note 7 第一次採用的捲繞式電池(Jelly-Roll)右上角有瑕疵,導致電極彎曲,使正負極間絕緣體脆弱,可能因此造成短路;而更換後的電池在發生燃燒後,內部負極區域出現銅熔現象,可能是因為在電池焊接過程中產生錨刺,而穿透絕緣膠帶(部分電池甚至沒有絕緣膠帶),並接觸到負極造成短路。
▲ 上圖點擊可放大。Samsung 與各家專業機構對於更換前(Battery A)、後(Battery B)之電池在發生燃燒後進行的檢測結果。(圖片來源 / 台灣三星)
本次事件發生後,Samsung 亦成立由外部顧問、學術和研究專家所組成的「電池諮詢小組(Battery Advisory Group)」,以確保對於往後電池安全性與創新保持明智、客觀的態度,盡可能將此次事件再次發生的機率降到最低。
▲ 上圖點擊可放大。Samsung 所成立之電池諮詢小組的成員。(圖片來源 / 台灣三星)
高東真表示:「過去數月以來,Samsung 與第三方專業機構攜手合作,針對 Galaxy Note 7 事件展開詳細調查。此刻,我們用比以往更努力、嚴謹的態度,透過更嚴密的機制作好安全把關,創造無限可能性,期待再次帶來驚豔的新產品體驗與創新,以重新贏得消費者的信賴」。
▲ Samsung 承諾,未來在產品計劃階段就會採取多面性的安全評估措施,並將產品安全性擺第一。(圖片來源 / 台灣三星)
▲ 上圖點擊可放大。Samsung 同時也承諾未來將會對產品電池進行八項安全檢測,包括耐久性檢測、影像辨識、X光檢測、拆卸檢測、TVOC檢測、Delta OCV 檢測、充放電檢測與加速使用檢測…等,各項檢測詳細內容可瀏覽上圖。(第一張圖片來源 / 台灣三星)
台灣三星電子總經理 李載燁先生表示:「目前台灣三星已積極與主管機關合作,Galaxy Note 7 回收率已達 96%,與全球回收狀況相符合。未來 Samsung 將透過上述安全改善計畫強化產品之安全性,防止類似事件發生,重新定義『安全』。更會以最嚴謹的態度,建立業界安全新標準,重建消費者信心。」此外,為表達台灣三星的誠意與用心,台灣三星電子行動與資訊事業部副總經理 李元榮先生也承諾今年推出新旗艦手機時,Samsung 將提供所有 Galaxy Note 7 使用者購機優惠方案。
▲ 今日台灣 Galaxy Note 7 事件媒體說明會由台灣三星電子總經理 李載燁先生先上台致詞。
▲ 同時也向所有曾購買 Galaxy Note 7 的消費者致歉。
尾聲
事隔多月,Samsung 終於公佈詳細的調查結果了,我相信許多消費者應該都能感受到 Samsung 所釋出的誠意與善意。同時,Samsung 也委婉的承認自己在產品極小的空間中塞入了容量過大的電池,使得規格上的過度追求成為此次事件的「幫兇」之一,希望 Samsung 未來做產品時能夠真如今日所說 – 將「安全性」擺到產品生產的第一順位。最後,揮別本事件的陰影,讓我們將目光重新投射到即將發表的 Samsung 旗艦手機吧。
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