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點評:要做自拍棒中的精品。
關於 ZETAIL 的「體驗」系列文章
ZETAIL 將「體驗」文章分為三種類型。「開箱體驗」,在這個形式下,我們提供了較純粹的產品體驗,沒有太多餘的文章設計,直接寫上產品某方面的優缺點,從某種層面來說,它很像評測(未來評測將僅套用於手機產品上),但篇幅更短。
「七天使用日記」,我們藉由一週的時間體驗一款產品,以「生活化」為訴求,從每天的早上到晚上記錄使用該款產品的實際感受,旨在提供我們或讀者自己在使用該產品時,可能會發現的功能、優秀設計、問題…等等。正因為這充滿了不確定性的七天,增添了本類型文章的趣味。
「一日 100% 體驗」,此形式介於「開箱體驗」和「七天使用日記」之間,文章內容通常較「開箱體驗」多、體驗時間較「七天使用日記」短。希望能夠在一天之內體驗完產品的內內外外,並且將產品的各個方面以「%(百分比)」表示,數字越大則代表我們認為該項目對於該類產品愈為重要,而全部項目的數字總合為 100%,象徵是由這些項目組合成該款產品的,整體類型新穎特殊。
前言
CliqueFie Max 和 Mini 的開箱體驗才剛在兩個多月前上線,很快的 CliqueFie 又低調發表了承襲 CliqueFie Mini 的自拍棒,這次叫做「CliqueFie Glitter(又稱 CliqueFie Mini 2)」。「Glitter」在英文當中有著「閃亮」的意思,顧名思義,CliqueFie Glitter(以下簡稱 Glitter)的外觀相當耀眼。做為 Mini 的下一代,Glitter 也延續了 Mini 系列的「輕巧便攜」。這次我們同樣廢話不多說,趕緊往下看!(本文重點在於照片呈現,文字屬於輔助之用)
UNBOX!
▲ 這次 CliqueFie 將 Glitter 的盒裝進行了大改造,將 Max、Mini 看起來複雜、花俏的盒裝改成簡潔、有質感,正面就只有 Glitter 的產品圖片而已。
▲ 正面盒裝下方是 CliqueFie 的 Logo。
▲ 今天我們要開箱的是 CliqueFie Glitter 自拍棒!
▲ 盒裝側面也能看到 Glitter 的特色功能與規格,像是「簡單、智慧」、「支援 3 到 5.5 吋手機」、「藍牙遙控」…等等。
▲ 來看到另一邊的側面,同樣也有 CliqueFie 的 Logo。
▲ 盒裝背面同樣是更加完整的 Glitter 介紹。
▲ 下方是 Glitter 的規格。有趣的是 CliqueFie 似乎不小心將「Extended(最大伸長量)」的欄目給寫錯了,25 inches 換算下來應該是 63.5 cm,頂多可以寫成 65 cm,但上面居然寫 650 cm,真是奇怪。
▲ 這回 Glitter 的盒裝也加入了時下相當流行的「磁吸式設計」,可以從側面翻開盒裝。
▲ 翻開後便可以一覽 Glitter 的全貌,在左側也有一大串的文字介紹,不過全部都是英文,不曉得屆時在臺灣上市會不會改成中文?
▲ 這些就是 Glitter 盒裝內全部的內容物,分別有 Glitter、藍牙遙控器、紙本文件三份和一個「8字環」。
外觀
如果說 Apple 重新定義了手機、Dyson 重新定義了吹風機,我想,說 CliqueFie 重新定義了自拍棒應該完一點也不為過。我們在「前言」的地方賣了個關子:「到底為什麼 Glitter 的外觀會很閃亮?」答案就是因為這次 Glitter 改採用了鋁合金材質作為外殼材質,先不要說的太複雜:「光是第一眼看上去,Glitter 就瞬間把 CliqueFie Mini 給完爆了」,任誰都無法否認這項事實。
讓我們將 Glitter 拿起來把玩一下,冷冽的金屬感非常明顯,而且因為是「Mini Size」,所以握起來的握持感很棒,除此之外,Glitter 的重量也相當有份量,成功的讓 Mini Size 做到了感覺跟 CliqueFie Max 差不多的重量(但實際上 Glitter 為 175 公克,CliqueFie Max 為 200 公克)。除了自拍棒收起時上下部分閉合處可能會略為打開的老問題外,Glitter 在外觀方面並沒有什麼大缺點。
▲ 登愣!這就是 CliqueFie Glitter 的外觀,換上鋁合金材質後看起來相當漂亮。
▲ Glitter 頂部同樣是 CliqueFie 的 Logo。
▲ 底部是和 Mini 一樣的 3.5mm 標準腳架孔位。
▲ 不只外部,Glitter 的內部也採用了鋁合金的材質。
▲ Glitter 也是將自拍棒最頂部拉開後就可以放手機了。
▲ Glitter 的角度最多可以旋轉 100 度左右,對於自拍來說應該是足夠廣了。
▲ 將 Glitter 伸長到最長大約是 65 公分,比起 Max 和 Mini 都略短一些。
實際使用
Glitter 可伸長的最長長度和頂端手機架的可轉角度都和 CliqueFie Max 相差無幾。雖然兩者自拍棒的棒子部分都是採用鋁合金材質,但是我們感覺 Glitter 的確有比 CliqueFie Max 來得穩一點,不過因為這不是透過專業儀器測試的結果,所以還是參考就好。
Glitter 還有一點大幅提升使用者體驗的改變與升級就是自拍棒頂部架手機的部分,以往的 Mini 和 Max 都是先透過內部彈簧將其拉起後,順勢把手機架整個拉出來,不過 Glitter 的設計正好相反,變成先把手機架拉出來後才能拉起內部彈簧架手機,整個動作變得非常流暢,不像以往需要花上不少時間。
這個設計改變的實質意義比外觀改變來的大非常多,畢竟一款真正好的產品必須「中看中用」,很驚訝也很高興看到 CliqueFie 會對這個細節進行修正。整體來說,CliqueFie 針對 Glitter 做了一些使用上的改進與提升,其餘部分都延續 Max 和 Mini 的表現,所以 Glitter 的使用者體驗相比以往只有進步、沒有退步。
▲ Glitter 的功能說明書做得很可愛,裡面有自拍棒與8字環的使用教學,都使用圖示來表達。
▲ 一直到很後來才發現原來 CliqueFie 有替不同顏色的 Glitter 做不同的情境對應,而且跟我發現前做的都不一樣。
▲ 這個 CliqueFie 經典的「警告」小卡當然也有內附在盒裝中,標明了「四不」,包括不能用來極限自拍、亂搖亂晃、當作打人工具和拿來火烤。
▲ 雖然 Glitter 整根自拍棒都用上了鋁合金材質,但它的藍牙遙控器似乎仍是塑膠材質的,儘管無傷大雅,還是多少有點可惜。
▲ 赫然發現藍牙遙控器的背後居然有一個吊飾孔,這樣攜帶起來又更加方便了。
▲ 藍牙遙控器的配對流程同樣很簡單,看看上圖就可以快速上手(照片點擊可放大)。
▲ 搭配藍牙遙控器後,自拍就可以更加輕鬆。
▲ 這是 Glitter 夾上 Apple iPhone 7 的樣子,還會多出一些剩餘空間,不過這是裸機狀況下,如果是裝上了較厚的 UAG 保護殼,就完全超出 Glitter 可支援的手機厚度了,所以不僅手機大小會影響到 Glitter 的使用,厚度同樣也會。
▲ iPhone 7 夾在 Glitter 上的樣子,兩者都是深色,看起來酷酷的。
CliqueFie Glitter 全家福
▲ 接著我們分別來看看四種顏色的 Glitter(全部共有五種顏色),因為 CliqueFie 似乎沒有幫 Glitter 的各個顏色命名,所以我們就幫他們取了XD,這些名稱僅供參考呀!
▲ 每一種顏色的 Glitter 都超漂亮的啊!
▲ 而且自拍棒內部的顏色都和外部是一樣的,看起來相當一致。
▲ 接著就不多說什麼,看圖就是了^^。
CliqueFie Glitter 最強情境照片
▲ 心血來潮來放放看,好像從來沒看過有人這樣做XD。
尾聲
很高興我們能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見證了 CliqueFie 藍牙自拍棒從 Max、Mini 到 Glitter,一年以來的進化史。CliqueFie Max 和 Mini 的某些部份可能表現還不夠成熟,而 Glitter 就是一款蛻變之作,徹徹底底的脫離塑膠材質的包袱、同時不斷在使用者體驗的細節部分精進,一代要比一代更好,也顯得更加青出於藍。CliqueFie 的每一代都和傳統自拍棒有著日間增大的差異性,兩者的路截然不同。或許,CliqueFie 有一天會成為「精品自拍棒」的代名詞;又或許,CliqueFie 就是傳統自拍棒的未來。
%s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