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ZETAIL X 周邊產品 Catalyst Catalyst Impact Protection 三公尺防摔保護殼 開箱體驗 (內有抽獎):輕薄、防摔、設計,一次兼顧
CatalystZ+TECHZETAIL X周邊產品

Catalyst Impact Protection 三公尺防摔保護殼 開箱體驗 (內有抽獎):輕薄、防摔、設計,一次兼顧

134
Catalyst Impact Protection 三公尺防摔保護殼 開箱體驗 (內有抽獎):輕薄、防摔、設計,一次兼顧

Z+點評:嗯…Impact Protection 是我目前使用過整體最滿意的 iPhone 7 保護殼。

IMG_9522_20180201190049


本文目錄

1. 前言
2. 開箱
3. 外觀、設計
4. 實際使用、規格
5. 尾聲


Catalyst Impact Protection 開箱體驗影片 (抽獎)

*附註:抽獎獎品僅有適用於 iPhone 8 / iPhone 7 的 Catalyst Impact Protection 保護殼。

▲ ZETAIL 新的開箱體驗影片,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給點意見~


之前我有開箱過兩款 Catalyst 的手機保護殼,它們雖然都提供了非常強悍的手機防護功能 (防水、防塵、防水、防雪),但也有共同的缺點,例如:你只能在玻璃保護貼與保護殼之間擇一,因為前者很可能會導致後者的防水失效 (受害者就在這ಥ_ಥ);而且裝上 Catalyst Case 後,手機的螢幕觸控、喇叭效果也多少會受到影響 (iPhone 7 系列之後的使用者會因此只剩單喇叭)。

當然我不是說它不好,只不過在你享受 Catalyst Case 所帶來的安全感時,你必須同時犧牲一些使用者體驗。以前你可能被迫妥協,現在終於不必了,得益於 Catalyst 全新的「Impact Protection」系列保護殼。這是一款無法防水、防塵、防雪,專攻「防摔」的保護殼,Impact Protection 為何能成為我用過最滿意的保護殼?今天我來告訴你。


_DSC5184_20180131130939▲ 這次 ZETAIL 要送出三組 Impact Protection 保護殼 (Blueridge / Sunset、軍裝綠、珊瑚紅),想參加記得要看影片喔!

_DSC5186_20180131131126▲ 雖然是要送出的,不過我選擇了 Blueridge / Sunset 顏色來開箱,因為它的顏色比較特別,不過我沒有用過啦~

_DSC5187_20180131131210▲ 盒裝正面可以看到,雖然 Impact Protection 是為 iPhone 8 系列與 iPhone X 這三款新機型推出的,不過因為前者與 iPhone 7 系列的機身體積相差在可接受之數值內,還是可以正常使用。iPhone 7 系列使用者可說是 iPhone 外觀四年不大改之下最大的受益者啊XD。另外,在旁邊寫的是 Impact Protection 的 3 公尺 (9.9 feet) 摔落保護,已經超過了軍規 MIL-STD 810G 的 2 公尺防摔標準。

_DSC5188_20180131131233▲ Catalyst 的保護殼一直以來都會附贈腕帶,Impact Protection 同樣也是。而下方由左至右依序是 3 公尺防摔、構架式防撞系統以及輕如羽毛的 29 公克重量。

_DSC5189_20180131131318▲ 盒裝側面也是 Catalyst 很典型的設計了,右側就是說你可以在 Facebook、Twitter 或 Instagram 上貼文時 Hashtag「#Catalyst」,他們應該都會看。

_DSC5190_20180131131354▲ 而左側就是 Impact Protection 的側面照片,看起來相當立體。

_DSC5191_20180131131410▲ 背面上方寫著 Impact Protection 的特色,包括「構架式防撞系統」、「不拆殼無線充電」、「防滑橡膠材質」、「3 公尺防摔」以及「靜音旋鈕」。

_DSC5192_20180131131434▲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背面盒裝底下有很小很小的字附註,Impact Protection 所謂的 3 公尺僅代表「Corner Drops (角落摔落)」,如果從其他角度未必能達到如此優異的防摔效果,在使用上仍需小心。

_DSC5194_20180131131554▲ 盒裝內僅有 Impact Protection 保護殼本身以及腕帶一條,簡單到不能再簡單了。


Catalyst Impact Protection 開箱體驗影片 (抽獎)


外觀上,Impact Protection 保有一貫的「Catalyst 風格」,除了他們一向都很堅持的「全透明背蓋」外,更明顯的就是 Catalyst「Rotating Crown (靜音旋鈕)」的專利設計。先說說透明背蓋,由於所用的材質與其特性不一樣,Impact Protection 的背蓋相比 Catalyst Case 更耐刮,使用一星期後,產生的刮痕比我預估還少,並且透明度也很高,中規中矩、簡潔的風格多數人應該都能接受。

_DSC5196_20180131131751▲ 實機照片的部分,還是拿我已經使用兩星期的黑色版本來拍照。整體而言,Impact Protection 比 Catalyst Case 耐刮不少,主要是體現在不容易產生一堆細小、卻影響觀感的刮痕。

_DSC5204_20180131132242▲ Impact Protection 的結構基本是邊框高於透明背蓋、透明背蓋高於手機鏡頭,所以不用擔心手機平放會刮傷鏡頭的問題。

設計部分,Impact Protection 沒有太多獨到之處,我想說的是它在細節上的精進 (與 Catalyst Case 相比),比如「靜音旋鈕」這次增加了 Catalyst 的 Logo、音量鍵與電源鍵上更清晰的紋路設計提升了按鍵存在感和按壓觸感…等等,在 Catalyst 將這些我原先根本不認為是問題的小缺憾改善後,Impact Protection 可說是又精緻了一些。

_DSC5198_20180131131902▲ 放大看 Impact Protection 和 Catalyst Case 的靜音旋鈕,是不是感覺整體更精緻、更有質感了呢~

_DSC5203_20180131132156▲ Catalyst Logo。

值得稱讚 Catalyst 的是,之前我有提到 Catalyst Case for iPhone 7 的按鍵設計不佳,導致按鍵異常難按,這次 Impact Protection 就大致改善了這一點,雖然按鍵依然偏軟,但按壓只要用一般力量、回饋也十分舒服、自然,問題的改善還是很有效率的。

_DSC5197_20180131131825▲ Impact Protection 的按鍵同樣保留了紋路設計,讓使用者能輕易感受到按鍵位置。

最後要來說到的是開孔,Impact Protection 算是相當封閉的保護殼設計,僅開了機身底部三個孔,分別為氣壓計、Lightning 插槽與喇叭,而且這些開孔的大小與位置都非常精準,所以對你使用的充電傳輸線自然就有較嚴苛的要求,一些特殊設計或頭特別大的充電傳輸線沒有辦法使用 (Apple 的線材是絕對沒問題的),購買前要注意。

_DSC5199_20180131131945▲ 底部的三個開孔都相當精準,不過 Lightning 插槽的孔不大,選購前需要留意是否和自己的充電傳輸線相容。


Catalyst Impact Protection 開箱體驗影片 (抽獎)


一樣不免俗地從規格講起,我在引言有寫到:Impact Protection 是款專攻「防摔」的手機保護殼,根據 Catalyst 官方的資料,通過 MIL-STD 810G 認證的 Impact Protection 最多可以保護手機從 3 公尺 (9.9 feet) 高的高度摔落,這樣的表現至少和犀牛盾處於同一梯隊。不過 Catalyst 有在盒裝背面底部 偷偷 特別附註,這個 3 公尺防摔僅針對「Corner Drops (角落摔落)」,所以其他無論正面、背面還是側面摔落或許都不在他們的測試與保證範圍。

_DSC5195_20180131131716▲ 裝上 Impact Protection 後的 iPhone 7。

除此之外,Catalyst 還強調他們使用了「Impact Truss Cushioning System (構架式防撞系統)」,應該就與犀牛盾所應用的蜂巢結構有異曲同工之妙,能夠減緩撞擊對手機內、外部造成的傷害。選購保護殼時,保護殼四周高於螢幕的幅度多少是頗為重要的部分,這攸關到手機正面摔落是否能倖免。針對這點坦白說,我是挺替 Impact Protection 擔心的,因為 Catalyst 較傾向輕薄設計,導致在貼上玻璃保護貼之後,僅低於保護殼一點,若從正面掉落,Impact Protection 的存在幾乎似有似無,不過這也並非是建議你從二者間擇一,最保險的當然還是同時貼上保護貼與裝上保護殼。

_DSC5212_20180131132937▲ Impact Protection 的「構架式防撞系統」。

使用方面,得益於 Catalyst 在保護殼兩面的四周都做了比較寬的切邊設計 (類似 HTC 10 那樣),Impact Protection 有著良好的握持手感,即使拿久也不太有疲勞感。當然當然,如果你有關注我近期的文章,就知道我非常在意「保護殼 / 保護貼進灰」的問題,也知道我現在基本對尋找「不會進灰的保護殼」已經不懷抱希望了 (眼神死),沒想到 Impact Protection 卻表現好的出乎我意料。

_DSC5206_20180131132337▲ Impact Protection 和手機的密合度不錯,不太有進灰的問題。

日常使用來說,感覺不到太多進灰問題 (我甚至忘了有這個問題),這是因為手機殼貼合緊密度很夠,光是這點就值得我為它拍拍手。然而,Impact Protection 還是與灰塵脫不了關係,話鋒一轉,我要插播使用上的缺點,由於 Impact Protection 的材質很防滑,造成灰塵一黏上就賴著不走、一賴上就很難弄出去,開孔處尤其嚴重,建議定期清洗或清理。而這材質自然也有優點,比如觸感極為順滑、舒服,和其出色的握感相得益彰,Impact Protection 可說是「成也材質,敗也材質」。

_DSC5205_20180131132310▲ 除了灰塵容易賴著不走之外,Impact Protection 的透明背蓋也很容易沾上指紋。

最後一點要特別提到 Impact Protection 與 Catalyst Case 隨盒附贈的腕帶 (Wrist Lanyard) 的差異,相比後者較粗糙的材質與外觀,新的腕帶更有質感、彈性更好,頻繁從手上取下、再套回手上也不會容易感到不舒服。原先我根本沒意識到連腕帶都還有改進空間,這些無論是來自使用者回饋還是 R&D 的想法,我都十分欣賞 Catalyst 不甘於現狀的向上精神。

_DSC5200_20180131132012▲ Impact Protection 的吊飾孔。


Catalyst Impact Protection 四色外觀

_DSC5213_20180131133142▲ (照片中顏色僅供參考,以實際產品為主) 我覺得 Impact Protection 的選色還挺特別的,軍裝綠相當深 (我知道照片中看起來很亮)、珊瑚紅則偏亮,幾乎都不是市場上的主流配色。

_DSC5214_20180131133255▲ 按鍵部分,除了特別的 Blueridge / Sunset 為橘色之外之外,其餘都配上了黑色。


Catalyst Impact Protection 開箱體驗影片 (抽獎)

抽獎內容:Catalyst Impact Protection 手機保護殼 (For iPhone 8 / iPhone 7)
抽獎方式:
在任何看得到本部影片的平台之下方留言區 (需為官方發佈),包括 Facebook、YouTube 與本文下方皆可,留言「#ZETAIL2018」(無需引號),即可取得抽獎資格。

每位參加者將用一個號碼代替 (依留言順序給號),最終抽出三個號碼,若想提高中獎機率,可選擇在 Facebook 貼文下留言,並且@朋友,成功@一個朋友可增加一個號碼 (例:你本來拿到 5 號,@ 朋友後,你會拿到 5 號和 6 號,而下一位參加者則改拿 7 號),至多可以@三位朋友,也就是一個人最多會拿到四個號碼。
留言、抽獎時間:影片上線至 2018/02/11 為留言時間。抽獎時間將在留言時間截止後抽出,會盡可能公開抽獎結果。ZETAIL 會在抽出中獎者後主動聯繫,若一天之內聯繫不上將抽出下一個人。

*ZETAIL 保有變更活動方式、內容之權利


去年的 Catalyst Case for iPhone 7 並沒有給到我「驚豔」之感,就好像只是例行性地推陳出新,也許正是 Catalyst Case 的平庸才彰顯出了 Impact Protection 的完成度有多高。Catalyst 不僅將自己本就擅長的領域掌握得很好,在很多小細節上,Catalyst 都給出出人意表的解決方案。

Impact Protection 不像犀牛盾 ModAnti-Gravity Case 具備特殊功能,因為 Catalyst 選擇穩中求勝,若論及品質,它不會像犀牛盾 Mod 無法緊密包覆機身;若論及保護性,Impact Protection 自然要比 Anti-Gravity Case 更強。Catalyst 追求的是一種全面性的表現,這對於多數消費者無疑比較有利,也因此,Impact Protection 是我目前用過最滿意的 iPhone 7 保護殼。

_DSC5217_20180131133404


購買

For iPhone 8 / iPhone 7
For iPhone 8 Plus / iPhone 7 Plus
For iPhone X


文章撰稿、照片拍攝 / 胡思玄

本文作者
胡思玄

ZETAIL 創辦人、總編輯。 喜歡研究科技產品、技術與市場,對於科技產品有獨到見解。曾經歷過消費者購機時的猶豫,所以打造了消費者導向的科技媒體 - ZETAIL。我們將會持續替大家帶來高品質的文章,謝謝您們的支持,我們將持續進步!



版權聲明©️

DMCA



在社群媒體關注 ZETAIL

探索更多來自 ZETAIL 科技心感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繼續閱讀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