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點評:在 Apple 的 AirPower 正式上市前,Plux 是市面上最接近的 AirPower 的無線充電器。
本文目錄
1. 前言
2. 開箱、外觀、設計
3. 實際使用、規格
4. 尾聲、參與募資
就在 Apple 自己的 AirPower 無線充電器不斷「傳說要上市又突然沒消息」間無限循環時,這家成立於 2017 年的新創公司 Vinpok 就跳出來設計了自己的「AirPower」,它就是 Plux,目前正在臺灣群眾集資平台「嘖嘖」上集資。Plux 不僅外觀與 AirPower 相似,甚至也能同時替三款裝置無線充電,這次我就要來談談我使用 Plux 數週的體驗,趕緊看下去吧!
▲ Plux 的盒裝風格符合近年比較大勢的簡潔風,並且上面的文字都是英文。
▲ 盒裝正面下方寫著 Plux 的三大特色,包括「支援快速充電」、「多重裝置無線充電」與「採用 qi 無線充電協議」。
▲ 盒裝兩側寫著「你的 iPhone X / Xʀ、Apple Watch 和 AirPods 最好的無線快充充電器」。
▲ 盒裝背面非常簡單,完全沒有任何圖樣,只有 Plux 的技術規格。
▲ 盒裝內所有的配件如圖,共有 Plux、四張貼紙、快速上手指南、USB Type-C 充電傳輸線、底座、配件組。
▲ 在眾多配件中,比較值得一提的就是這條 Plux 隨附的 USB Type-C 充電傳輸線,雖然線細了點,不過它的線身是編織設計,USB Type-C 端甚至是 L 型設計,可以看出 Vinpok 的設想周到。
Plux 的造型與 AirPower 有著頗高的相似性,為膠囊形狀,與 AirPower 不同的是 Plux 提供了黑色與白色可供選擇,不過由於 Plux 採用塑膠材質、重量輕、分模線處理也不夠精緻,沒掌握到能夠提升質感的幾大部分,廉價感相對就重。如果你很在意這一點,白色的 Plux 應該會更適合你 (至少相對於黑色而言)。
▲ 這就是 Plux 的外觀,我開箱的是黑色版本。上面的圓形開孔是用來固定 Apple Watch 的無線充電器。
有別於一般無線充電器喜歡在表面採用防滑設計,Plux 反倒沒有做什麼處理,為噴砂觸感,雖然這樣幾乎沒有止滑能力,但也使得 Plux 的表面很易於清潔,無論有灰塵或異物都擦一下就乾淨了,對比那些難以清理的無線充電器,我反而很喜歡 Plux 的設計。
▲ 翻到背面來看,可以看到四個止滑墊中,有一個的形狀與眾不同,等等會講到它的作用。
Vinpok Plux、亞果元素 OMNIA Q1 外觀比較
▲ 正面外觀上,Plux 不像 OMNIA Q1 有同心圓紋路設計,看上去比較樸素。
▲ 同時也因為 Plux 的特殊設計 (等等會提到),厚度沒辦法做到像 OMNIA Q1 那麼薄。
我對於無線充電的看法一向是「便利性」大於「實用性」,因為無線充電的價值就在於「隨手一放即能充電」,若要論充電效率或自由性,其實與線充都還有些差距,所以我對無線充電器的充電速度也沒有太高要求,充電速度的資料都會以引述官方說法為主。
如同時下主流的無線充電器,Plux 也支援 iPhone 8 系列、X、XS 系列的 7.5W、Samsung 的 10W (最大) 無線快充。根據 Vinpok 的資料,將 iPhone 8 (純屬猜測,上面沒寫明,但其它款式的 iPhone 應該需要充更久) 從 0% 充至 100% 需費時 2 小時 40 分鐘左右,速度最多能比 iPhone 隨附的 5W 充電器快上 30% 到 40% (需搭配快充充電器)。
▲ Vinpok 測試 Plux 與 iPhone 隨附 5W 充電器的充電速度比較。(圖片來源 / Vinpok Plux 集資網頁)
事實上不僅 AirPower 延期推出,連 AirPods 的無線充電盒也無消無息,但為了讓 AirPods 能夠順利無線充電,Vinpok 很貼心地直接在盒裝內就附上能讓 AirPods 無線充電的配件,由於放上無線充電器就會自動開始充電,使用體驗非常棒,矽膠材質的保護套也頗有質感。至於 Apple Watch 的無線充電方式則是得靠 Apple Watch 本身的無線充電器,再輔以一些簡易施工後就能將 Apple Watch 的無線充電器放入 Plux 上的開孔,這樣的解決方案確實別出心裁。
▲ 拿出隨附的 AirPods 無線充電配件,有一個黑色矽膠保護套 (顏色隨 Plux 的顏色而定) 與一個無線充電線圈。
- 先將充電線圈插入 AirPods 的 Lightning 插槽並放在後面。
- 將 AirPods 與線圈一起順著矽膠保護套內預留的空間放進去。
- 蓋上頂部蓋子便大功告成。
▲ 但因為 AirPods 的 Lightning 插槽已經被無線充電線圈佔用了,便無法再使用線充。
▲ 在 Plux 同時放上 AirPods 與 iPhone XS 後的樣子。
▲ 由於我沒有使用 Apple Watch,上圖可以看到 AirPods、iPhone 與 Apple Watch 同時無線充電的樣子。(圖片提供 / Vinpok)
根據傳聞,AirPower 之所以延後推出是因為 Apple 難以解決無線充電的過熱問題,而其中原因就是 Apple 為了提供完美的無線充電體驗,在 AirPower 內部置入了 22 個充電線圈,要確保任意裝置放在任意位置都能順利充電。Plux 當然沒辦法做到這個程度,內部僅有 2 個無線充電線圈,所以能夠同時替任兩款裝置無線充電 (如兩支手機或一支手機 + 一個 AirPods),不過問題在於兩個線圈的位置都沒有明確標示,在替 AirPods 充電時就常常找不到充電位置 (Plux 平放時),有點降低了無線充電「隨放隨充」的價值,希望 Vinpok 未來能對此做些改進。
▲ Plux 也可以同時替兩款手機無線充電。(照片來源 / Vinpok Plux 集資網頁)
除了平放在桌面的傳統形式,有趣的是盒裝內還有提供相關配件讓 Plux 變成「支架站立」模式,在這個狀態下,iPhone 會立起來,正好利於使用 Face ID 臉部辨識、方便操作手機 (底座下有防滑墊,輕微的觸控尚可接受,使用 3D Touch 建議調到最低靈敏度),而且剛剛的問題也因為配件內有個 AirPods 的托架可以精準定位線圈位置而完全改善,是我比較推薦的使用方式。
▲ 從配件中拿出底座、支架、AirPods 托架依照上圖步驟即可將 Plux 變成支架站立模式,而剛剛我提到 Plux 背面有一個止滑墊的形狀與其餘三者不同就是為了固定 AirPods 的托架。
▲ 變成支架站立模式後,iPhone 就能夠以接近直立的狀態充電,也更方便使用 Face ID,也無須再擔心找不到 AirPods 的充電位置,放上即可直接充電。
▲ 三款裝置一起充電的樣子。(圖片提供 / Vinpok)
▲ 順帶一提,Plux 的底座用來支撐手機的地方也有止滑墊,不用擔心手機底部刮傷或滑動,Vinpok 對於細節的照顧相當完整。
另外,除了使用體驗的好壞,ZETAIL 也一直很在意產品安全性,經過詢問後,Vinpok 表示 Plux 具備短路保護、過充保護、過熱保護三項安全防護機制,應可以安心正常使用。
儘管 Plux 目前仍存在一些不夠好的地方,不過整體來說,只花 NT$1,800 元 (其實早鳥募資價是 NT$1,660 元,但已經售完) 就能買到一個雙使用型態、雙充電線圈、還內附 AirPods 無線充電配件的無線充電器真的相當超值,也讓人很期待 Plux 未來有沒有機會自成系列,再推出後繼產品。
參與募資
嘖嘖 x Plux 三合一無線充電盤|專為資深果粉而生的充電最佳解!
內容撰稿、照片拍攝 / 胡思玄
%s Comment